1. 主页 > 知识百科 >

日本人多喝咖啡(日本人多喝咖啡的原因)

日本人多喝咖啡的原因

三千年中国看西安,五百年中国看北京,一百年中国看上海。

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虽然不及西安、北京,但却是中国近代社会变化发展的缩影,特别是上海早期的咖啡文化。

上海咖啡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西方咖啡文化渗透阶段

第二阶段:上海咖啡馆蓬勃兴起阶段

第三阶段:上海咖啡文化走向成熟阶段

第四阶段:上海咖啡文化与国际接轨阶段

第一阶段:西方咖啡文化渗透阶段(1843年-1899年)

1843年上海口岸开埠后,大量外国人随着外国租界的设立涌入上海,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包括外国人经常喝的饮品:咖啡。位于上海的国人,也从难以接受苦味的咖啡,到开始慢慢习惯了咖啡。

1860年外国人开设的一些饭店、夜总会、俱乐部等场所中设置了咖啡吧台。不久上海的美国传教士编写了一本《造洋饭书》,为来华的外国人吃西餐和培训中国炊事员、厨师而编写。

1886年,公共租界出现了中国第一家独立营业的咖啡馆,名为“虹口咖啡馆”,主要对航海人员开放。早期的咖啡馆,不仅售卖咖啡,还出售啤酒。

这个阶段的咖啡馆,几乎都由外国人经营,顾客群体也多为航海的船员。

第二阶段:上海咖啡馆蓬勃兴起阶段(1900年-1940年)

20世纪中叶,上海滩号称“十里洋场”、“东方巴黎”,是亚洲第一大城市。其城市经济总量、金融证券市场规模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1909年,咖啡店开始被视为聚会的地点,在上海旅游指南中出现。第一班咖啡馆的常客,据说是风尘女子为主,她们吸引了尝试效仿西方生活方式的中国人。

1935年,上海德胜咖啡行(上海咖啡厂的前身)创立,地点位于今南京西路。德胜咖啡行出产的咖啡产品站在上海咖啡文化的源头上,成为老上海咖啡最早的引领者。

至30年代末40年代初,上海南京路、霞飞路、四川北路、亚尔培路上各具特色的咖啡馆遍地开花,此时咖啡的消费群体主力除了外国人之外,开始有了大量中国人。

第三阶段:上海咖啡文化走向成熟阶段(1941年-1990年)

1930年,很多咖啡馆都配有留声机、电唱机,播放欧美古典或者流向歌曲。到了1940年代,咖啡馆经营方式开始多样化,增添了爵士乐队、歌星表演、舞蹈团、杂技、滑稽戏等中西方娱乐表演。

“不同咖啡馆中也开始有了不同的消费群体”!如七重天咖啡馆价格很高,令人不敢高攀,适合“高贵人士”以及所谓的“交际名流”等消遣时间。DDS咖啡馆的顾客以商人为主;光明咖啡馆的消费者主要是中产阶级。而犹太人开设在提篮桥一带和日本人、白俄罗斯人开设在四川北路上一些小型咖啡馆价格便宜,吸引了很多外国难民和中国学生、作家的光临。

20世纪40年代起,上海咖啡馆开始面向了不同的消费群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各阶层消费的差异性。

第四阶段:上海咖啡文化与国际接轨阶段(1990年-至今)

1990年开始,国际上著名的一些速溶厂商开中了中国未来的咖啡市场前景。以雀巢、麦斯威尔、旧街场等咖啡厂商相继进入中国。以价格便宜、制作方便的速溶咖啡为主,让咖啡得以走进寻常百姓家。

2000年,国际商业咖啡巨头星巴克、咖世家相继在上海开设了门店,截止目前上海仍旧是星巴克以及咖世家的重点发展城市。

2010年左右,美国连锁咖啡品牌peet‘s咖啡、加拿大连锁咖啡品牌TimHortons咖啡、发源与日本的网红咖啡%阿拉比卡咖啡等国际咖啡领头羊陆续在上海开设了门店,并表示中国市场也将会以上海为发展中心。

至今,上海、北京、广东是全国每年人均饮用咖啡杯数最高的三个城市,而这其中又以上海为代表。作为中国一线城市,上海接触咖啡的时间远远超过北京与广东,拥有悠久的咖啡历史文化,是很多外国咖啡品牌开设门店与公司的第一选择。

上海本就是潮流之都,除了星巴克、咖世家等商业连锁咖啡巨头之外,很多独立咖啡馆以独特的产品与环境吸引了大批爱好咖啡的年轻人。商业咖啡馆培养咖啡市场基础,独立咖啡馆更是将这个基础推向高潮,热爱新生活的上海人更是将咖啡作为一种日常饮品,无论交际、办公、娱乐、购物等,咖啡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中。

日本人喝咖啡多吗

谢谢邀请。楼主似乎是大学生,所在地也是大城市,我想楼主说的“在中国年薪10万算是不错”,应该是指的年轻人的状况。所以先不说那个40-50万年薪的情况,假设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的情况吧。没结婚,尚未生子,父母健康暂时不需要赡养,在城市生活,年薪多少能生活的很舒适。

在日本,一个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第一年的工资(月薪)是22万日元左右,然后每年的奖金大概是2个月的工资。所以年薪在300万日元多点儿,折合人民币24万。不过,实际上每个月要扣掉各种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税金,所以最终他拿到手里的钱是17万日元左右,也就是说,17x12+两个月工资,他拿到手可以自由支配的钱,大概是二百三十多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8,19万的样子。我们来看看每个月的17万日元到手怎么花吧。

房租(一般的单身宿舍,不在市中心):5万水电煤气费(自己做饭正常使用):1.5万手机(假设他用iphone):8000吃饭(假设公司没食堂三餐都自己来偶尔出去吃):3万衣服手纸餐具卫生用品文具消耗品等:2万零花钱:1万合计:13万3000这样的话他每个月还能剩三万五,可以轻而易举的买个,比如,相机。

然后每年还有一笔奖金,可以轻而易举的,比如,出国旅个游。所以,如果楼主说的“生活的很舒适”是指基本生存有保障,三险五险齐全,可以普通生活,没事儿去咖啡厅喝杯咖啡看个电影,满足一些个人爱好,那年薪这个数字的年轻人可以生活不错了。

然后我们回到年薪40-50万人民币的问题上。

这个收入一般在刚毕业的人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工作几年后,慢慢升职,就有可能了。三十多岁这个工资应该是比较正常吧。但是到这个工资,基本上也就该结婚了。年龄越大,维持生活所需要的钱就越多。

这时候收入主要用于:买房,养老婆(如果婚后女方做全职太太),生孩子,孩子的教育,给父母养老(如果父母需要)。所以,其实他们花钱的地方和中国人没啥区别。但是,他们需要花的钱和他们的收入,和中国人有区别。

国内的房价问题就不说了,车的价格日本相对便宜,父母养老,日本的老人都有养老保险,基本不太需要考虑这一点。所以这么算来,日本人活得还是比中国人轻松一点。不过,日本的教育非常花钱,另外,日本的女性结婚后不工作的很多。即使是工作,也是临时工或做兼职居多。

这意味着:首先,如果你家孩子很争气,不花钱能去公立的NB大学,那能为你的家庭开支节省一大笔钱。

其次,一个家庭有位职场太太,家庭收入就倍增;而如果是全职太太,那就是一个人挣钱两个人花。所以,这个年薪生活好不好,要看婚后太太的打算以及孩子的教育情况。

普遍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日子好过”,我觉得这个看法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是个非常稳定的社会。安全,社会制度完善,只要有工作就有相应收入,社会贫富差距小,地区差距也小。

中国人也并不是全都“日子不好过”,而是一部分人日子好过,一部分人日子不好过。

城市人口收入不错,农村收入完全不行,各个行业的工资差距非常大,同样是一天工作八小时,坐办公室的就比工厂的工资高许多,有的人社会保障齐全,有的人只能自负盈亏,更不要说这一代城市人口太多是只身前往异乡,父母在农村需要照料,而农村又没有相应的医疗保障blablabla……所以我觉得,贫富差距才是日子好过不好过的根本原因。

就算是像楼主说的那样,在日本年薪平均40-50 万,中国平均10万。

我们假设这个工资都能有个不错的生活。问题在于,如果这是日本的“平均值”,那么日本大部分人都能保持一个平均值的收入,而中国有多少人的收入是在这个平均值上头的呢。

日本人多喝咖啡的原因是什么

都喝。

日本人喜欢吃米饭,但不喜欢喝粥,日本的粥基本只给病人或者小孩子喝,大家更喜欢喝牛奶、豆浆、咖啡、大麦茶、啤酒。如果真要吃些黏糊糊的食物,他们更喜欢茶泡饭、鸡蛋拌饭、纳豆拌饭。

日本喜欢喝咖啡吗

喝咖啡指被上司、领导叫去训话了。最早出自于香港廉政公署,相当于大陆的双规,一般用于反贪腐调查。“ICAC请你喝咖啡”的由来据老员工介绍,廉署早期聘请的英国警务人员习惯在问话前问嫌疑人“想喝点什么,茶还是咖啡?”

多年来廉署都延续这一传统,凡是被请进廉署问话的人,工作人员也都会出于礼貌地问一声。

只是廉署的反贪力度实在太强大,只要被请进来喝咖啡的人,几乎都难以逃脱罪名。

日本人多喝咖啡的原因分析

黑咖啡很好喝啊,浅焙的手冲,你自己试过才知道,而且夏天的时候喝一杯冰手冲,那不知道多爽!如果手冲加了奶或者糖去把本来手冲的酸质,甜感给破坏了,简直浪费,而且自己手冲会去根据自己的口感去调整咖啡的酸度甜度,真的是乐此不疲,所以别再去黑咖啡里加糖和奶什么的了,少年,去感受一下真正手冲咖啡带给你的愉悦吧~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