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没有人能预料到,平日和善的瑞士人会为了小小的咖啡豆而动怒。
英国周刊《经济学人》上个月23日报道,向来有维持紧急物资储备的瑞士政府,近日宣布为节省资金,有意停止储备咖啡豆,因为它“不是必要的维生物资”。
此举惹恼了不少瑞士民众。原因是,瑞士850万居民每人每年饮用约9公斤的咖啡,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几乎无法想象不喝咖啡的生活。
面对反对声浪,瑞士政府急忙“收回成命”,将落实计划的决定延后到明年,最终可能完全放弃。瑞士目前的咖啡豆储备量约为1万5000吨,足够瑞士人饮用三个月。 在毗邻的法国,另一个早餐必备品也引发社会隐忧。同一期的《经济学人》报道,过去六年,法国面包店的数量锐减18%,仅剩约3万家。
这对村庄居民的影响尤其显着,他们约九成以汽车代步,少了早晨到面包店买长棍面包(baguette)的习惯,意味着人们少了一处情感联络站,容易滋生孤独感。这甚至被认为是极端主义兴起的原因之一。
咖啡和面包,两个再平凡不过的食品,因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变得举足轻重,一旦处理不慎,便足以牵动瑞法两国人民最敏感的神经线。
我国可能在明年政府财政预算案公布后不久举行全国大选,生活费预料将成为各政党过招的热点课题。
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及教育部第二部长英兰妮12月4日在预算案公布前的对话会上坦言,物价上涨是国人关注的课题。尽管政府已实行多项措施,协助国人应付住屋、医疗等重大开销,一些人还是因不明朗的经济局势,而为前景感到担忧。
其实,生活费不仅关乎国家层面的政策,如今年发放了多少交通补贴、消费税何时调高等,人们对于生活费更直观的感受,往往来自所居住的社区,像是住家附近卖的咖啡是否起价了。
要将生活费维持在人民可负担的水平,各市镇内的小贩中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就像瑞士咖啡厅和法国面包店一样,我国小贩中心已嵌入国人的日常生活,在提供价廉物美的餐饮选择外,也成为人们聚会和交流的场所。
过去两周,《海峡时报》接连刊登了三封读者来函,内容围绕小贩中心供不应求的现象,尤其是在中央商业区和新镇内。一名读者认为,政府只关注翻新现有小贩中心,而忽略要兴建新的小贩中心。另一名读者也说,不明白购物中心为何如雨后春笋般冒起,却不将更多资源投入兴建小贩中心。
管理小贩中心的国家环境局第一时间答复,解释政府在2012年和2015年宣布,将增建共20个小贩中心,其中七个已投入运作。翻新现有小贩中心,则是因多数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或更早以前落成的。
当局的答复虽起到一定程度的定心作用,但不容小觑的是这三篇来函所隐含的情绪。小贩中心是国人日复一日光顾的场所,平日里虽对它不怎么上心,却对它有着强烈的爱护之情。国家环境局今年6月发布的调查也发现,当受访者被问及社区内哪个设施对他们最重要时,小贩中心仅排在公共交通之后。
随着时代的演变,每届大选必然会掀起新课题,如环境保护、同性恋者权益等。
但从政者在争取选票时务必谨记,“咖啡和面包”才是真正牵动民心的课题。那些看似微小,却深植于日常的事物,若是经营不当,政治杀伤力往往更大。
来源:联合早报 撰稿:杨浚鑫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