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百科 >

理想咖啡实验室怎么样(理想国咖啡店)

理想国咖啡店

太原十大别墅排行榜

1、富力山

富力山是富力地产精心打造的城市山湖别墅项目,项目位于太原蒙山景区,地理位置优越,周边自然景观众多,拥有晋阳湖湿地公园、太原植物园、万亩生态园等优质生态资源,以及晋祠公园、明太原县城、晋阳古城遗址等历史人文资源;畅享以晋阳大道、滨河西路等干道为主的多维立体路网。项目总占地11万平米,整体容积率仅0.76,主要由36栋联排、叠拼组成。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蒙山景区停车场往北200米

2、绿地山鼎庄园

绿地山鼎庄园居太原东峰新区西北侧,距机场5公里,距市中心8公里,距太原铁路南站不到3公里。项目总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整体容积率仅0.94。10万平方米体育公园和西班牙式坡地别墅成为项目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产品涵盖双拼、联排及叠拼住宅,并附以配套商业和学校。同时项目还配套有约9980平米的私家山顶会所,130亩生态体育公园,约8200平米的小学,约10000平米的商业等。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东峰路86号山鼎庄园售楼处

3、绿地半山国际花园

绿地半山国际花园是半山低密度生活区的第一个项目,总规划面积1700亩,规划建设低密度高档住宅、中小学以及高档酒店、花园式休闲商业等设施。项目位于长风东街高速站附近,紧贴长风、亲贤商圈,高端品质的商业中心,国际化的时尚生活购物触手可及。绿地半山国际花园整体容积率为1.16,主要由纯联排别墅、独栋别墅、双拼、叠拼组成。项目一共分为两期,一期为“约克郡”,二期为“诺丁山”。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长风东街半山路1号绿地会馆1层

4、蓝光雍锦王府

蓝光雍锦王府位于太原知名的玉泉山森林公园景区内,是蓝光地产第十八座高端雍锦系列产品。蓝光雍锦王府是蓝光地产开发的低密度纯别墅社区,项目整体容积率仅1.09,主要产品为164栋叠拼以及双拼别墅。项目坐落的玉泉山森林公园是太原市重点打造的城郊森林公园,拥有精致的自然风景,以及高于市区50%的空气湿度,30%空气含氧量,低于23分贝的噪音,空气0污染等优越居住条件。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玉泉山景区内

5、官山园著

官山园著位于太原晋源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生态优势突出。项目总占地280亩,共分两期开发,项目整体容积率仅0.8,是太原为数不多容积率低于1的住宅项目。官山园著主要采用合院的建筑风格,以其独有的巷坊布局,让住户重建邻里关系。此外官山园著项目还拥有便捷的交通路网和商业配套,5分钟可到达晋阳湖,8分钟直达万象城。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冶峪街15号

6、颐和天成

颐和天成项目总占地面积15.63万平方米,容积率1.06,绿化率达到40.7%,是以北美风格别墅为主配以多层花园洋房的高尚社区。颐和天成位于东山片区,是纯正的山地别墅社区,整体建筑依托地势而建,落差将近35米。而且项目赠送面积大,个别住宅赠送面积甚至超过一个标准NBA篮球场。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完善,拥有美特好、北美、天美等商业以及完善的教育配套和医疗配套设施。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长风东街天成路36号

7、得一理想国

得一·理想国位于太原市长风东街,雄踞太原别墅区东山枣园新区门户位置,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区域周边规划有数千亩森林公园,以及多个主题公园,形成太原绿化覆盖率比较高的区域;外加长风、亲贤两大商圈,生活配套设施完善,距太原机场、新南站、火车站均比较近,出行方便快捷,是太原比较理想的生活居住地。项目采用纯正法式建筑风格,建筑外立面恢宏典雅。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长风东街

8、复地东山国际

复地东山国际位于长风别墅区中央地带,项目总占地21万平米,整体容积率仅1.18,以别墅为主,花园洋房为辅,还有商业配套、一栋酒店式公寓和会所。别墅主要是双拼和联排两种,建筑风格方面采用了法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小区内的私属级会所,内设红酒品鉴房、室内高尔夫、专属游泳池等,集展示、健身、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为业主提供全方位尊崇服务。约30000平米的法式风情商业街,囊括咖啡厅、SPA美体养生馆、特色餐厅、高级汽车美容等业态于一体。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长风东街109号(长风高速口往东800米处)

9、阳光城花满墅

阳光城花满墅位于晋源区,由阳光城投资开发的高品质纯别墅园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00余亩,分五期开发,整体容积率仅1.17。花满墅占据了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交通便利,而且周边教育配套、医疗设施配套都十分完善。同时项目地处华侨城项目核心地带,拥有出色的商业配套。此外花满墅社区内配备有智能化安防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滨河西路和纬三路交叉口向西600米

10、玉泉山居

玉泉山居的产品全部为4-5层的叠拼别墅和电梯洋房,强调户户花园、露台,在居室空间之外,极大丰富了房子使用功能。最为特别是项目在小区内规划有业主果园、业主菜田,玉泉山居的业主可以认养“自留地”种菜、养花,享受田园乐趣,还可以在果园种下一棵果树,看着果树和孩子一起成长。玉泉山居不仅仅是一个别墅,它打造的是一个完整的山居生活体系,是中国人骨子里田园诗画的山居梦想。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东社城郊森林公园(春盛西街53号)

理想咖啡馆

田汉创作于1920年的独幕话剧《咖啡店之一夜》,以殖民风的都市上海的咖啡店为背景,主写痴情女子负心汉式的婚恋悲剧。传统中国和中国文学里的类似故事,一般都与青楼红门等传统中国的建筑和文化空间相联系,故事的意义与发生故事的空间的性质具有同质性。

而作为融合了殖民性、现代性和都市商业与精神文化的咖啡店,与发生于其中的传统性婚恋故事并不具有性质和意义的同一性。

作品将内质不同的二者联接在一起,实质揭示和浮现出新的意义:中国社会和时代的过渡性,使得咖啡店为代表的都市空间和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现代与传统并存,摩登与保守共在,殖民性、现代性和封建性杂糅。咖啡馆里的风花雪月和婚恋故事及其中包蕴的内涵,构成了对咖啡馆、都市文明和现代性的悖谬与消解。

理想国实体店

普罗旺斯理想国开发商是郑州普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普罗理想国位于中国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占地近6000亩。产品形态包括别墅、花园洋房、高层。普罗理想国的开发商为郑州普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配套有窗外意大利西餐厅、稻草人食堂、日料、一席杭帮菜、窗外茶室、奥特莱斯美食联盟等;

 

理想国公司地点在哪里

真实存在的。

香巴拉”是藏语的音译,可译为“香格里拉”。而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香格里拉这个地方。香格里拉,位于西藏、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地方,这里的景色与香巴拉王国描绘中的景色一样唯美。

另外,也有可能在四川稻城亚丁。美国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到达稻城亚丁之后表示,这里的景色与传说中的巴拉王国极为相似。 这里有雪山、有草原、有湖泊,还有三座常年不化的雪山。

理想国酒店

01

民宿里的新经历

一年的时间,我在民宿里,多了很多新的人生体验。

从来没有一个人守过一栋近三百年的老房子,之后陪伴它日日夜夜,甚至除夕那晚,第一次离家,一个人和老房子守岁。越是分离,越是思亲,面对责任与不得不为,该有良好的心态。

从经历中,去聆听自己的想法、剖析自己的情绪,保持觉察,这大抵是让经历成为经验的唯一方法。

遇到大蜈蚣你也得冲上去消灭(老房子难以避免的),遇到马桶堵塞你也得去疏通,遇到奇葩客人你得不卑不亢的面对。

这一年,遇到过阳朔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民宿的车被淹了,停水停电,无法出村,和住店客人一起抗洪,现在回想来是有趣的故事。

遇到过冷雨夜三更敲门入住的夫妇,问话之间颇觉蹊跷,又不宜赶客出门,那一晚上我的心理建设持续了整整一晚,具体行为包括多设置摄像头、反锁客房楼下大门等等,一个人守护一屋子的老古董,虽说信任必须有,但防人之心又不可无。

……

很久以后,再回想,这些是在漫长人生中,给平淡的日子里增加的几丝可回味的涟漪。

02

客人二三例

这一年,遇到了不少有意思的客人。

有好姐妹度假的,有四世同堂旅行的,有公司同事出行,还有亲子档、夫妻档、情侣档、个人行等各种组合方式。

年龄最大的是94岁,最小的当然是几个月的小婴儿了。

有政府机关人员,有企事业单位工作者,有房地产商,有餐饮大亨等等,各行各业。

虽有着不同的性格,但都能选择这样相对偏僻的古村落,住在老房子,他们骨子里,应该都是爱着传统乡村田园的。

印象深刻的客人呢,其实有很多,列举二三。

有一对父子,孩子大概二十来岁,已是博士毕业。在接待中,略觉有点特别。后来在茶室,这位父亲坦言孩子有抑郁症,是带他出来自然疗愈的。略懂心理学的我明白有这样的儿子,背后必定有一个出现障碍的家庭。了解了很多,对这位年近50的父亲也做了心理支持。

今年他还给我发微信,说孩子已经走出来了,真为他感到高兴。

有一对好姐妹,她们的生日相隔一天,每年都会两个人找一个地方过生日。其中有一个女孩经常在国外各个地方,看她朋友圈我就特别羡慕,她带着一家人后来又来了一次。90岁的姥姥,还有妈妈,大姨小姨,还有可爱的老外男朋友。这一家人,充满了阳光。姥姥温文尔雅,估计是那个年代的大家闺秀,你的一小点帮忙她都会特别感恩,三姐妹特别和睦,都是欢声笑语。在一起爬山中,妈妈不小心被砸到脚肿,但她很坚强,心态很好,没有半分埋怨。这位老外帅哥在他们家还经常一起打牌,他们一起在手机上开发菜园:播种、浇水、收割等,一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这样的氛围,真是暖到人心,一个家有了爱,沟通就顺畅了,自我价值也有了,每一个人也更容易找到自我,实现梦想。

印象最深刻的小朋友估计是那两位在湖南娄底上文武学校的两兄弟了。两位小兄弟,一个9岁,一个11岁,面容清秀,弟弟更是得大师点化常年食斋。他们家境很好,但家庭出行特别低调。父亲开的是很普通的车,母亲甚是温和。两位小兄弟破例在停车场表演了后空翻、鲤鱼打挺等动作,我看的很是感动。

小小年纪,接受如此严格的训练,生活自律,百炼成钢,这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将事半功倍。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在有限的时间里,听别人的故事,有时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03

民宿,历练场

人生重在体验,一个人仅有一个人生,如果能尝试不同的职业,然后自己全身心的去体验,会是极大的丰富。

民宿管家就是一个很推荐的体验。

做一个好的管家,综合素质需要全面提升。

与客人喝茶聊天,首先你得懂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风味,不一样的心情泡出来的茶也是口感不一,一连串的仪式,恭恭敬敬递上一杯茶,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主客双方都已经静下来了。

接待老外时,你得会语言,至少是英语。多一分沟通,多一分传递中华文化,便是一个小的口岸通向世界。

当然,你还需要接送客人,那么开车是必须会的。你需要跟不同的客人打交道,好的沟通能力是需要的,要跟客人聊得上,那么相对广阔的见识是必要的。最重要的是,早上时常很早要起,晚上可能很晚才睡,一个能扛的身体是革命的根本。

遇到难缠的客人,遇到连续的劳累,遇到民宿里小妹、大姐们的抱怨,你得是内心强大的,能调节自己情绪的,不管发生什么,只要有客人在,你都得表现好的状态。

民宿管家往往是民宿主的化身,从心底喜欢民宿的内部环境,认可并传播民宿主的理念,同时还要保持自身个性,这也需要很好的去均衡。

你是民宿人,是工作,也在生活,要工作效率,也要生活美学。

04

暂别管家

一年的管家经历,真是获益匪浅。

但我为什么不再继续了。

其一,我觉得需要休息了。

民宿,往往就几间房,往往在建设之初满腔情怀而投资巨大,后期运营往往入住率并没有达到预期,那么,精简人员往往又是减少开支的法门。管家基本上都是24小时在线,白天、晚上,内容会涉及接送客人、送洗布草、采购食材、客人店内接待、户外活动带领、晚上值班、帮忙早餐等等,一天接着一天,有好几个晚上,自己累到腰疼睡不着,第二天,你还是得活力满满迎接新的客人。有的时候,说话太多,然后就不想再开口。需要休息,需要补足源动力。

其二,我觉得需要再成长了。

民宿里的时间是很琐碎的,有客人的时候需要全身心接待客人,没有客人的时候,还需要管理携程、booking等网络平台,做总结做计划(毕竟需要对老板有个交代),休假的时候往往就只想安静躺着,留给自己的有效时间并不多。

再者,民宿一般所在位置是乡村,乡村闲逸的环境与城市脱轨,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无论魏晋。自己本身并不是酒店专业出身,在一个还有无限可能的年纪,如果早早沉浸,或许会造成遗憾。

人生重在体验,所有积累的经验,最后都会为你的梦想服务。

05

你,可以尝试

当然,我还是喜欢民宿的。如果自己去做一家民宿,还是很向往的生活。有好的民宿管家打理,自己时常出现,这便已是足够。或者,干脆就是全自助式的,给与客人充分的空间。因为角色的转变,至少不会受困其中。

对于热爱服务业的人来说,在民宿里,要兢兢业业,了解方方面面,深入探索民宿的精髓。当然,还需要隔一段时间出去放空,去享受别人提供的服务,去旅行中汲取能量充盈内心。

对于体验生活的大学生或者义工来说,在民宿里,要多多学习,切忌停留在做事表面上,在事情中去觉察,即使做清洁,也是一种修行。

我常常建议那些刚出学校的学生或者想逃离城市或者迷茫的小白领们,可以去民宿里待个一年。在这一年里,你边学习,边体验,边思考,有助于自我方向的确定。说不定你会很喜欢民宿行业呢?

民宿,确确实实让人在短时间内成长,当然你得沉浸其中。

06

民宿之我见

筹备了一年,坚守了一年,我的心态就像是龙应台的《目送》里描述的一般,这是个渐行渐远的过程,我慢慢放手,看着他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远。

越来越多的人在做民宿,不管是精品酒店,还是客栈、农家乐,都在说自己是民宿。那到底民宿是什么?民宿的精髓在哪里?

兹以为,民宿是小而精的。小,在于房间量不多,一般不超过10间(官方是15间)。精在于装修一般是主人精心设计或布置的,陈列的物件大多是主人淘回来的,一间民宿,就是民宿主的理想国,无处不体现他的喜好,他的品味。而你,在万千民宿中看到了,喜欢,便是志趣相投。

由此,民宿的精髓在于主人,卖的是民宿主人的生活方式,客人买的,也是生活体验。

比如,去临近的市场买个菜回来做个家常菜,跟隔壁邻居打个招呼、聊聊天,骑电动车或自行车去河边转转、支个桌子喝个茶等等,有民宿主带着也好,没有也罢,既有当地人生活的痕迹,又有高于其生活的艺术情趣。这个民宿主呀,平时就是这么玩的。相比那些做了满满计划、攻略的疲于奔波的旅游,这才是融入体验的自在旅行,而这,也才能达到放松、放空的出行之初心。

住民宿,最高境界就像是住在自己在当地布置的、用于度假的家。室内陈设的都是自己喜欢的,有客厅可以喝茶聊天,有厨房可以做家常菜,屋内的人都是自己亲朋好友,屋外的人都是淳朴可亲的邻居。外出,自己落锁,归来,萌宠守候。像当地人一样质朴的生活,你就是那个你所向往的民宿主。

住在另一个家,过另一种生活,这种人格分裂可以得到允许。

07

后记

民宿这两年太火热了,大量资本往里投。有多少大项目,那确实是满腔情怀,但民宿啊,终究是要有温度的,要有生活方式的,宜小不宜大,屋子大了,就容易显得冷清了。

民宿是贩卖生活方式,它是有个性的,所以吸引的是喜欢这类方式的特定人群,并不是大众化的。因此,从长远来看,投资回报率不会很高,也就意味着,想赚快钱可能方向就不对了。

民宿很美好,风花雪月,诗酒花茶,一边过日子,一边在经营。硬币的另外一面,民宿还有柴米油盐、洗布草、修马桶、深夜等客人、提行李等等琐事。

如果你爱,你就去尝试。不被消磨,充满干劲,那么恭喜你,你会是一个好的民宿人。

至于我,

虽不再是一名驻店的民宿管家,

但依然没有离开民宿圈,

还在这江湖里。

感谢所有经历,

那些记忆深刻的,快乐或疲惫,

在我的天空里,变成熠熠发光的星星。

理想国咖啡厅

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什么意思 柏拉图式爱情的意义是什么

相信大家都一定听说过柏拉图式的爱情,但是却又不知道柏拉图式的爱情具体是什么意思。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人们谈恋爱已经不仅仅是精神上面的感情。很多人都是因为生理上面的需要。根据调查发现因为想要一个长期的床伴而谈恋爱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很多人结婚都是这样,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自己需要一段婚姻,需要一个人应付家里面,给自己生儿育女~

不仅仅是这样。这个开放的社会,造就了开放的思想,未婚男女、婚前同居已经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了,因为怀了孩子而结婚的人也是多不胜数~其实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情到深处,干柴烈火,年轻男女不可能没有这样的冲动,这是非常现实的。但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和这件事恰恰相反,它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面的恋爱。

柏拉图觉得如果是因为肉体上的需要而相互结合,所以两个人才在一起,这样目的不纯洁的恋情本身就非常不纯洁,是污染了这种恋情的本质~而我们的爱情应该是高尚的,美好的,洁白的,只有抛开了肉体上面的欲望,从精神层面来恋爱,只有这样的恋情达到一个高度。才是爱情的本来意义~它是两个人灵魂上的真正结合,只要这样的恋情才是纯洁的,永恒的~

这也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又被人称为灵魂伴侣的一个重要原因。柏拉图认为,很多时候,肉体上面的行为会主导精神上面的感受,而这样的感受很明星的不是爱情的本质~只有抛开了肉体,从精神的层面出发,两个相爱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相爱!那么柏拉图式的爱情代表着什么意义呢?柏拉图的爱情小故事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1、它的意思是:只有精神上的恋爱。但没有肉体上的结合。这样纯洁,洁白的爱情是不可玷污的。才称为柏拉图式的爱情。 也有人说它是一种永久的,不求回报的爱.即使不能相守,只要看到对方幸福,这份爱便会绵延下去,直到永恒.有些人,上帝给了他们缘分,让他们相遇,但是却忘了给他们交点,于是这份爱,只能变成远远的守望,而这两个人,也将永远如同平行线一般,不能在一起.

2、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决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

3、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 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 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4、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

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恋爱。 哲学家的爱情与情感生活一般是不美满幸福,不少哲学家甚至于是情愿单身。 爱情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是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是浪漫温馨的温柔,甜蜜快乐的幸福. 爱情是不要给它附加太多的东西, 诸如道德、责任、义务等等,那些东西本不属于爱情的, 而是属于婚姻的,爱情的本质是精神上的, 爱若没有物质依托,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是一件虚无缥缈的海蜃盛楼,可望不可及.

我游走徘徊于都市单身完美咖啡厅, 事实上我重视婚姻的本身,却不怎么愿走进围城, 希望爱情天长地久,爱情是强烈的情感, 爱情是是易变的情感,爱情像光火花样绚丽, 也像光火花样容易熄灭,我(上海)拥有过了爱情, 却感觉是那么的短暂,永恒----只有让爱情上泰坦尼克号!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1.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4.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 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 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 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 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上学, 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那里, 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 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 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观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也正在寻找着 你/你。

我不知道,这样的爱情现在是否真的存在,是不是真的不现实或者真的只是在童话中才有。不过我觉得柏拉图试的恋情,应该也是字存在于理想中的世界,这也是柏拉图式的恋情珍贵的原因吧~

北京理想国咖啡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 发达国家跨入后工业社会 ,体育发生了从生产到生活、从群体到个体、从工具到玩具的变化。面对休闲时代的来临, 体育专业的学生特别需要一本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新教材。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现代化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人类从重视过去,到注重现在, 到关注未来, 无疑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它既是现代化的起点, 也是现代化的归宿。而人的现代化应该是全面的,既包括物质层面, 也包括精神层面。体育运动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现代化的诉求,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最终必将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理论构建、学科建设在倡导和形成学习型社会中, 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无疑带有根本性的意义。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我们有了共同的愿望。我们抱着积跬步达千里的心态,踏上这样一条布满荆棘的探索之路。

回眸人类的历史,在古今中外的文明进程中, 全世界公认的三次人类文明的高峰与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高度的关联。一是古希腊文明, 它勃兴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二是曾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 它是近代第一次现代化的代表, 催生了户外运动;三是知识经济的代表———美国, 在第二次现代化的过程中, 将竞技运动的职业化、商业化推到极至, 同时催生了休闲体育, 使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国际竞技体育和以休闲健身为标志的大众体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文化活动。

这三次人类文明的高峰,产生了伟大的体育实践, 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然而,令人扼腕的是, 虽有震撼世界的体育实践, 却少有影响世界的体育理论。近现代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 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理论,而体育的理论却未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作为体育理论工作者,难道我们不该从中得到些什么启示吗 ?

近代以来,社会科学中最热门的话题无疑是现代化。伴随着现代化进程而行的是观念的冲突。在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中, 就发生了理性传统与功利传统的冲突。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沿革与发展,有十分相像的地方。“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功利主义成为近代以来的主流思潮, 功利主义推崇科学主义,它使社会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张力, 使社会物质生产的指数急剧增长。但在这个过程中,却诱发了“三大危机”: 一是以物质财富增长为中心的工业革命, 导致对地球资源的过度掠取,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使人类文明发展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二,是以竞争为基本法则的社会秩序, 使人类陷入无休止的、全面性的竞争,这种利益的冲突, 导致人类社会的矛盾加剧和分裂, 剧烈的社会冲突和共同意志的瓦解,使人类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三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 以物质满足为主要社会价值取向的社会价值观引发了人类意志的衰退, 使人类文明面临严重的精神危机。

人类正步入休闲时代,我们的闲暇正在迅速增加, 以中国职工为例, 一年中法定休息日为 114 天,中国城市居民终身的时间分配方式是这样的: 正规学习时间约为全部生命的 7% ; 工作时间仅占人生 10% ; 闲暇竟占人生的 30% 以上。同时,脑力劳动不断增加, 体力劳动不断减少, 人类逐渐由运动状态的体力劳动者向安静状态的脑力劳动者转化。人本身的发展将向何处去 ? 是进化、退化抑或是优化 ? 人会逐渐变成脑袋硕大、四肢萎缩的动物吗 ? 人能否既享受现代的文明,又保持可贵的“野性”吗 ? ??这些问题, 单靠我们体育工作者来回答, 显得势单力薄,但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们已经发明和运用了体育这一济世良方, 然而体育的功能还远远未发挥出来,我们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充满乐观主义态度。毛泽东同志有一句话: 有困难,有办法, 有希望。不知大家以为然否 ? 当然,如何把握休闲时代, 让体育伴随人们的一生,让体育带给人们幸福和快乐, 让体育为人们宣泄社会压力寻求到一条健康的出路,这更是我们社会体育学科要解决的问题。休闲体育风靡全球, 实践已经走在前面,会不会又孕育出一个新的学科群, 使现有的体育学科再次发生裂变和重组 ?

我们还无法预测。然而, 全世界数十亿人的社会体育实践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我们始终坚信这一点, 也正是在这种信念中我们组织、这是第一批, 以后我们还将陆续推出第二批、第三批。我们正面临国际化和开放性时代, 而我们缺憾的恰恰是国际化和开放性这两方面。强势的西方体育文化汹涌而来,我们对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态度, 应该是批判性地继承;而对于世界体育文化, 则应该是选择性地吸收; 对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构建,应该是在继承、吸收基础上的创新。

我们本着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力争在世界的“社会体育”论坛上有我们的“话语权”。我们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然而, 我们对中国的文明充满信心, 用辜鸿铭先生的话说, “美国人如果研究中国文明,将变得深沉起来; 英国人将变得博大起来; 德国人将变得淳朴起来。??至于法国人, 如果研究中国文明, 他们将由此获得一切深沉、博大、淳朴和较他们目前所具有的更完美的灵敏。” 但愿社会体育的学科建设,能在这个意义上有所建树。

全民健身是全社会参与程度最高的一种文化活动, 社会体育是一种渗透进社会每个细胞的体育形态。当今的中国,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急速转型,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深刻转变, 社会体育的发展速度将令我们难以预料。因此,急需社会体育的理论, 急需社会体育的人才。在短短数年中,全国百余所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体育师资队伍, 我们还要培养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如何使这一丰富的资源发挥巨大作用 ? 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科如何构建 ? 有关社会体育专业的教材如何进一步建设起来,是我们一直在探寻求解的问题, 希望这批教材的问世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论,进而引发更广泛的研讨。西方体育传入中国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 然而,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至今仍然不了解体育休闲娱乐, 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

为了弥补这样的遗憾,休闲是当代人类发展的选择,大众积极参与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标志,需要在理论上有所解释,在方法手段上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通过分析国内外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现状,以适应小康社会为轴心,围绕当代体育的几个基本要素,形成了休闲论、娱乐论、游戏论、教育论、经营管理论、手段方法论等既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教材理论篇内容体系,便于教学中根据不同需要加以讲授。

作为理论讲授的依托,实践篇根据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实际需要,对各种适合大众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了分门别类的介绍。有些研究者开始注意从健康长寿的角度研究有关体育休闲娱乐的哲理问题: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欲得健康长寿, 单纯地静养或一味地运动都是片面的。生命之河,如果没有愉快的浪花, 将是一潭死水。有利于健康的运动, 并不是单调而重复的劳动,也不是强制性的超负荷运动。动, 使血脉流通畅达, 使骨骼肌肉强劲而坚实;静, 使机体消耗得以生养恢复, 使气血源源续接。

过分静养或盲动,都不利于长寿。世界上没有一个懒汉能长寿, 也没有哪个竞技运动员是寿星,更没听说痛苦不堪者可以颐养天年。轻松愉快, 欢乐幸福, 在长寿乐园里离不开积极性休息,离不开旅游、游戏、游艺。??现代文明加剧了人的异化, 加剧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疏远和隔离,加剧了功利主义的极端化。现代生活中的游乐化倾向的象征作用, 不失为一种反省和匡正。人类热衷于游乐的心理,是原始的必然性冲动和欲望, 表现出创造性的游戏和审美实践的特性。

这种普遍的欲望和意识,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积淀现象。人们在游乐中所追求的,是来自大自然空间的审美直观中形成的心理平衡和愉悦。在多样化统一的世界中,人的生命运动在任意的空间和时间形式里自由创造审美的强化实践形式,具有普遍和永恒的价值。”学者们关注体育活动的休闲娱乐性质———以休养体力和精力、解脱精神压力、排遣消极情绪为目的的社会现象。但一直以来, 对这类现象的叫法不一: 有休闲体育、体育休闲、休闲运动、运动休闲、闲暇体育、余暇体育、娱乐体育、快乐体育、时尚体育、流行体育、轻体育等, 本书认为,统称为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为宜。

虽然中国大陆对体育休闲娱乐整体上缺乏系统而持续的理论研究, 但在实践上体育休闲娱乐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也有刊物在进行这方面的分析和引导,如由中国体育杂志社和中央电视台体育部主办的《运动休闲》, 就对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进行介绍,如高尔夫球、保龄球、钓鱼、网球、壁球等。到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 中国对体育休闲娱乐的研究出现一个高潮,从文化学角度探讨体育休闲娱乐的根源;1999 年周爱光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在未来社会中以娱乐为指向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会逐渐增加,娱乐型体育活动将作为社会体育的主要类型之一得到长足的发展(另两种为健身型和职业型)。

现代社会发展与休闲活动的未来,指出体育的娱乐化无论是在日本还是法国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寻求愉快感觉, 消磨打发闲暇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体育界有研究者认为,体育休闲娱乐是指在闲暇里从事具有运动性质且能愉悦身心的活动,也就是说体育运动是休闲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由于概念模糊,一些研究者下过这样的定义:“休闲运动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里, 积极自主地、轻松愉快地、毫无心理负担地进行的一些娱乐健身活动。” “休闲娱乐体育, 即人们利用余暇时间去参加那些能引起人们快乐的一切体育活动”。“休闲体育是人们为协调身心全面发展,自觉、自由地利用闲暇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

这个定义体现了人的‘生存—享受—发展’的生活模式。可见, 休闲体育蕴涵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很强的生活价值。”也有人认为, “体育休闲,并非是一种新的体育形式, 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了达到休闲、健身、消遣、娱乐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 还有人认为: “所谓娱乐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进行的以寻求放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 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的身体活动形式。” 研究者提到的休闲体育或娱乐体育,实际上都属于体育休闲娱乐活动。

有人对休闲、娱乐、余暇等词进行了剖析, 认为“休”既可作动词, 又可作名词,主要是用作动词, 它与“闲”字连用,则有既“闲”又“做”的意思, 正好符合体育行为方式概念中既有观念,又有观念指导下的行动这层含义。用“休闲体育”一词标记哲学意义上的 Leisure Sport 含义,符合汉语的习惯。休闲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后,为不断满足多方面需求, 而选择的一种行为方式, 它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自由的选择有其自身意义与目的的活动, 人们具有较强内驱力和自觉性。

所以用“休闲体育”较为合适。他们还分析了休闲体育产生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指出闲暇和物质财富并不是休闲体育的必要条件基础, 认为正是由于现代体育的异化,休闲体育在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关系上才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部分学者将 Entertainment 翻译为娱乐, 与 Recreation 通用, 所谓休闲体育运动, 就是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一切体育活动。刘一民曾把“Leisure Sport”翻译为余暇体育, 他指出所谓余暇体育,并非一种新的体育形式,它是从参与体育活动主体的活动时间上进行界定的。是指人们利用闲暇,为了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

娱乐体育是我国发展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体育置于群众体育的下位,余暇体育就成了一种新的体育形态了。余暇体育应该是一种体育思想,是整个体育运动发展到当代的一种社会生活、人的思想境界的反映,是体育文化的时代性反映。由于当代余暇体育实践是人们在自由时间进行的追求人类自由的活动,因此, 从它的外部反应上表现出娱乐性。认为从形式和内容上看, 休闲体育的主要基调是“轻松”、 “快乐”、 “刺激”, 以期让处在快节奏、高竞争社会中的人暂时走出喧嚣的尘世, 轻松自在地进入“休闲”的境界。对休闲而言,不追求功利性, 参与就是一种快乐、成功、享受。

休闲体育就是在闲暇里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进行身体锻炼、开展多种形式、多样内容的身体娱乐, 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社会的交往方式和交际手段。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并不意味着这类体育活动与其他体育活动在动作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之处,而是说这类体育活动与“休闲”这一活动所需要的情趣相适应,有某种文化娱乐意义, 从而使得这类体育活动从一般的身体活动变成一种休闲情趣、一种生活方式。对体育休闲娱乐功能的研究,苏肖晴认为, 以身体为主要媒介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较其他娱乐方式还具有“双重功效”, 适度的身体娱乐活动既健身又悦心。

对于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特点研究, 朱大修概括如下 3 点: ① 个体选择性特征:休闲体育是在工作、学习之余参加的体育锻炼, 不需要按计划或技术动作要求去做,也不需要按规定时间、地点和场地进行体育锻炼。人们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能力选择体育活动项目; ② 竞赛性不强; ③ 以有氧运动为主。归纳的休闲健身运动的特点是:① 有自主性; ② 高度娱乐性; ③ 锻炼效果实效性;④ 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周奕君认为休闲娱乐健身体育的特点是: 自由性, 娱乐性,趣味性。体育的最大特点是活动主体的自由选择性、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活动效用的综合性。张名英认为其主要特点是: 愉悦、宽松。魏薇认为, 休闲体育具有内容丰富、自由度大、随意性强、趣味性高、参与面广等基本特点。肖谋远认为, 休闲娱乐体育最突出特点就是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和形式上不拘一格的多样性。

休闲体育的特点是个体选择性、竞赛性不强, 以有氧运动为主。在对于影响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开展的因素中,刘华平认为,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余暇时间和生活意识是休闲体育的社会基础。在这个基础下, 列举出人口、余暇时间、生活方式 3 个影响休闲体育的因素。这个观点由于出现较早被广泛引用。邹师认为,除了以上 3 个因素之外, 还有体育的魅力。休闲体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乐此不疲。张永科支持刘华平的观点, 并进一步指出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是首要的因素。城市化的社会里, 节奏化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节假日的确定和相关法制化的规定, 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的可能,而都市生活的弊端促使人们更加依赖与自然结合较紧密的体育活动,那些使人轻松愉快的体育项目成为人们余暇休闲活动的主要内容。

消费社会的形成是休闲体育兴起的社会条件。不同意物质生活背景是休闲体育的必然条件,必须深入挖掘文化学背景上人的观念的转变。这一点同国外的研究吻合:人们往往把不参加体育活动归结为没有时间, 但事实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人们认为在同一时间里有比参加体育活动更好的事情可做。我国有学者还开展了休闲体育开展现状的调查,但这些研究互相独立, 结果难以互相参照,难以对我国休闲体育得出整体性的结论。也有部分学者从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闲暇的增加、体育健身意识行为等角度, 来分析我国休闲娱乐体育的现状。

如黎明认为,休闲体育在 21 世纪初将得到大发展,各体育院校、大专院校体育系将开设休闲体育专业, 培养研究、指导、组织和经营人才。各种赢利性休闲服务组织大幅度增加,在我国目前主要包括体育旅游、体育休闲产品以及娱乐活动。从体育人口、人均体育场地、休闲体育的投入等方面分析,得出我国休闲体育尚在起步阶段的结论。

研究者认为,可用于休闲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从投入额度来看, 既有对场地和经费投入要求不高的传统体育内容, 如武术、气功、散步、跑步、徒手体操等;也有需要一些专门场地和设施、需要一定投入的现代体育内容,如网球、游泳、旅游、家庭器械健身等;还有对场地、设施、投入要求都很高的新潮体育, 如高尔夫球、保龄球、赛车、摩托艇、登山、攀岩、热气球、滑翔翼等。从活动所依托的背景来分,主要有 3 个方面: 陆域以山林野外为背景的登山、攀岩、定向徒步越野、郊游、山 地自 行 车运 动、野外 旅 行、探 险、滑 雪、滑 冰、雪 上 摩托 等; 水域.划船、赛艇、帆板、水上摩托、潜水、冲浪、滑水、钓鱼、游泳、木筏漂流等; 空域滑翔、跳伞、热气球等活动。

人们看到,体育休闲娱乐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英国, 体育休闲娱乐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 1.7% , 而在俄罗斯为 1.9%。更重要的是,体育休闲娱乐倡导回归大自然, 到大自然中去进行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中国社会已经具有享受休闲体育服务和消费的经济能力, 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探索适应小康社会的体育新理论, 必须具有中国特色: 一是要尊重传统.

二是要符合国情。在小康社会,一定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西方体育传入中国以来,中国体育的发展就基本上割裂了历史传统, 而且较之社会其他领域是超前的;在符合国情方面表现为中央集权形式自上而下的运作,即主要按领导层和管理者的意愿去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成熟的“新学”,并开设了由欧洲工业革命催生的体育课, 封建的土壤中迅速滋生了现代文明的产物;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 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带回了当时在先进国家流行的体育理论, 中国的体育专科院校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成立,在国民经济极其落后的窘境中举办和参与各种运动会, 保持着与世界同步的 体育 运作 框架; 中 华人 民共 和国 成立 后, 学 习当 时苏 联 最新 的 体育 理论几乎是与实践完全无关且只能在课堂宣讲的教条, 既不尊重传统也不符合国情,不能有效指导体育实践。

在迈入后工业社会的进程中, 需要借助传统的东方智慧,对体育理论和实践做出适应性调整。可以说,从西方体育引进中国的一个多世纪以来, 接受的是一个现代化的产物。而且,在生物学科、场馆设施、教学和训练方法等方面, 我们不断吸收最新的营养;但是, 在指导体育宏观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方面的贫瘠状况, 却几乎没有根本的变化。

当前对于中国而言,我们从总体上实现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 并不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或高科技领域驻足不前, 而是正在同时进入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我们需要前瞻性的体育理论, 来面对非工业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来应对即将悄然而至的休闲时代。

譬如, 英文里的 Physical Education 越来越缩小于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的圈子里,而与体育活动有关的 Leisure, Recreation, Play, Game, Sport 等词汇有多种含义,发展出许多新的形式, 用汉语解释其内涵难免出现歧义。面对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出的许多体育活动新形式, 旧体育理论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发展超学科的理论方法, 发展新的话语、写作模式和交往模式。

因为无论在东方学府还是在西方学府中曾一度处于霸权地位的理论和学术分工,现在都已彻底破产了, 无法去应付新的历史环境和问题。” 当利用肌肉产生的功率直接进行物质生产的劳动方式已变得十分落后的时候, 当体力在生产力等经济发展因素中的作用和地位飞速下降的时候, 体育从面向生产到面向生活,体育理论也要整合支离破碎的旧内容。

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悠闲游乐观念, 在内涵和方式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小康社会的“体育休闲娱乐”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新时期的时代特征, 比台湾使用的“运动休闲”的称呼更能表现追求健康的文化教育的含义;它也不同于“闲暇体育”与“余暇体育”名称中所体现出来的相对静止和消极的内涵, 具有更加积极主动的意味,体现了鼓励人们在闲暇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腐朽的封建社会末期,清朝洋务派引进了新式的兵操, 后来在全国兴办在目前国内对体育休闲娱乐研究, 基本上都是对西方现代理论的引进和拓展。这样的“拿来”是捷径,也很有效。

不过, 不同的文明有自己不同的发展道路,各国都有自己不同的国情, 正如人体只有部分器官可以移植一样, 发达国家的体育理论并不能全盘照搬到一个发展中国家。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沿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在提倡文化生态多样性的“后现代”社会中, 曾被大机器生产的轰鸣掩盖了的东方智慧将顽强地索回自己的话语权,以世界上唯一的几千年不中断的古老文明的身份, 为人类培育和完善自己的身心,提供持续循环、螺旋上升的思路。

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年前就具有了这样的智慧:“就薮泽, 处闲旷,钓鱼闲处, 无为而已矣, 此江海之士, 避世之人, 闲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 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被现代工业文明折磨得筋疲力尽的人, 从庄周的思想中可以想到对自然的回归。

相对于西方休闲活动中所追求的“畅”(flow) , 东方更重视“养”, 忽视流动过程的宣泄而重视关照性地维护健康平衡。中国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意向, 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养”字。俗语“养生”、 “养家”、 “养孩子”、 “养身子”、 “养精神”、 “养老”, 中国人追求的小康,也讲究“皆有所养”。中华民族的传统身体活动, 实际上多是休闲的,追求均衡而平安的生活。因此, 中国更需要建立具有东方文明特色的体育休闲理论,为世界文明增添色彩。

作为东亚文明代表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心旷神怡的悠闲心态,并不主张通过放肆纵欲来实现以我为中心的人格意识。在体育活动中潜意识地贯穿生态平衡理念,是符合人类未来价值趋向的健康休闲观。研究具有中国国情的健康休闲娱乐理论,实际是利用古老的东方文明, 在参照当代国外先进理论的同时,促进新时期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使中华民族“天人合一”、 “内外兼修”等养生思想跨越式地为发展世界体育文化作贡献。

中国的健康休闲娱乐理论应该是面向后现代的。西方的一位思想家说得好: “西方世界的建设性的后现代思想是要保存现代概念中的精华, 同时克服其消极影响。中国可以通过了解西方世界所做的错事, 避免现代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这样做的话,中国实际上是‘后现代化了’。”

中国在总体实现了小康的基础上, 已经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在迅速发展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即将到来的休闲时代。因此,在虚心引进西方体育休闲娱乐文化的同时, 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趋利避害, 认真调整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扬长避短, 建构自己健康的理论体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模式。东方文明中的悠闲文化休闲作为一种积极参与生活的方式,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与追求, 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与西方的受现代工业文明影响的休闲文化相比, 东方的休闲观念积淀于深厚的农业文明之中,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鉴于西亚和南亚的地理条件特殊,与西方的交往也较多, 因而相对封闭保持了绵延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就成为东方休闲文化的代表。作为东亚文明代表的中国, 传统休闲方式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体现为悠闲文化。中国古人很欣赏悠闲, 几千年的文明历史, 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悠闲观念。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承,常常以悠闲形式为载体, 在悠闲的活动中追求意境。

他们不但把悠闲当作衡量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准,更把它提升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像陶潜的“归田园居”及历代隐逸之士、山林文学、水墨丹青都是最懂“偷得人生半日闲”的生活模式, 但大多属个人的生活体验, 不像西方人那样把休闲变成学问。中国的悠闲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生态保健观念, 注重身心在大自然里的直接感受。中国传统的休闲观念,带来民间传统体育的特殊方式。

中国几千年连绵不断的传统文化根植于农耕文明,对大自然充盈着像对母亲般的依恋之情。它没有坠落过中世纪的黑暗,也没有污染于工业革命对人性的异化, 具有非宗教性和泛道德性,古老的中庸思想符合现代的生态意识, 不走极端的行为与世界和平共处的要求相吻合,这深深影响着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传统体育活动, 使其具有自娱自乐的特色。在《辞海》中,休闲被解释为: “农田在一定时间内不种作物, 借以休养地力的措施。”《辞海》这种解释, 显然是代表东方文明的传统观念, 来源于原始农业社会。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休闲观念对自然节律的尊重。

“休”在《康熙字典》中, 被解释为“吉庆, 欢乐”的意思。“闲”通常引申为范围,多指道德, 法度。长期以来,这两个字是不被连起来使用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其次, “闲”还有约束、限制之意。《易·家人》: “闲有家。”闲通娴,熟悉。从词意的组合上, 表明了休息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因此, 它不同于“闲暇”, “消遣”。这个颇具哲学意味的文化象喻, 表达了古代中国人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又喻示着物质生命活动之外的精神生命活动。人依木而休,使精神的修正和颐养活动得以充分地进行, 使人与自然浑然一体, 赋予生命以真善美。

在古代中国,闲和余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说文解字》和《词源》这样解释它们的含义: “余”指多余、剩余; “暇”指空闲, 也指无事之时; “闲”是指安静无事。《孟子·公孙上》: “国家闲暇,乃是时, 明其政刑, 虽大国必畏之矣。” “休”在史记中表示休息,在汉代则指休暇, 从结构上讲, “休”是个会意字, 是人依木而休的意思, “息止也,从人依木”,意思是人在大树的庇荫下, 颐养活动得以进行并得到精神上的休整。

由于精神修养活动是指向善与美的,是生命的审美活动, 所以“休”在先秦时代便有了吉庆、美善、福禄的引申含义。从上述词源分析不难看出,余暇、闲暇都是两个基本意思相同的字组合起来的纯名词,表示剩余、安静无事的时间。

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都是这样的节日余暇活动的主要内容。悠闲是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一种具有高尚品位的状态和境界。我国传统文化认同“依木而休”的人生观念, 从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无不反映了我国先哲们修身养性的恬淡生活态度。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悠闲十分推崇, 重视悠闲与健康的相互影响。中国人以为“闲能生慧”、 “心闲体静”、 “心宽体健”, 可达到修身养性、提升人格之目的。“但中国人做学问,事实上常是理事合一的, 情理亦辄交融。这些若在哲学定义中被排斥掉了,对于理解中国文化, 当然也是不利的”。

由于具有人类历史上唯一的几千年未中断的历史延续, 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传统体育活动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民族长期以农耕为主, 生活有生物周期节律,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观念以及温顺、内向含蓄、宁静淡泊、中庸守常、知足常乐的民族性格。强调修身养性的身体活动, 大多依附为节日集会的娱乐形式, 成为竞技性较弱的民间游戏, 重娱乐、重表演、重修身养性,而少了许多像西方体育那样的竞争意识。这在工业社会是弱势, 但在后工业社会却恰好反映了人类返樸归真的诉求。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内向的农业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征导致了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这种以倡导悠闲为特色的东方观念,不主张像西方那样去征服自然, 而是顺应自然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表现在身体活动上,中国古代人不喜欢西方那样激烈的特别是需要把体能发挥到极限的对抗性竞技,诸如拳击、击剑、赛车、举重、赛跑、投掷、大型球类、登山、航海等, 而喜好登高、踏青、野游、垂钓、风筝、秋千等具有浓郁悠闲娱乐特征的身体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休闲的概念引申到现代社会生活中来, 西方的诸如蹦极、攀岩、漂流等极限运动项目传入中国,给我们带来向体能挑战、张扬冒险奋进个性的新方式。但多数中国人理解的休闲仍然是让人摆脱繁杂的事务, 解脱精神压力,排遣消极情绪, 从而获得一种宁静安谧的悠闲感受, 达到调适心灵的效果。

中国人稳健内敛的国民性格,需要渐进运转的过程, 需要符合自己民族习惯的身体娱乐方式。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提出, 使我们更需要把体育与具有东方文明习俗的悠闲生活联系在一起。中国的悠闲文化传统与智慧不仅可以与西方的休闲思想相媲美, 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与长期以来形成的西方休闲理论中将休闲与空闲纠缠不清、将工作与休闲截然而分的传统不同, 中国人的悠闲观念其实是一种“境界”。真正的悠闲境界可以说是一种与万物合一、消除人我分别、内外分别的精神境界。达到这个境界的人, 他可以上下与天地同游,可以泯物我、齐生死。

这正如同庄子提出来的“逍遥游”, 也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越距”的自由。后来的中国哲学, 无论是儒家、道家或佛家, 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在探讨与建构以“境界”为中心的悠闲思想。悠闲或者说“境界”与中国哲学的价值取向是相一致的。如果说在西方哲学或思想史的发展中,休闲观念一度与本体、现象二分的思维方式相一致的话, 那么, 在中国哲学传统中,则始终是体用不分、即体即用。唯其如此, 中国的境界理论也就没有此岸与彼岸、自由与必然、休闲与工作之分。故中国的境界理论始终没有像西方的休闲理论那样处于自由与必然、超越与现实的对立之中。从这种意义上说,

中国哲学中的悠闲境界,不但显示出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而且对解决西方休闲理论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不无启迪。西方的休闲方式侧重“动”,而中国人的悠闲观则主“静”, 特别是强调自我的反思、反省。如“吾日三省吾身”, 这种理念包括“休闲”的中文原始字意, 人倚木而休,享晓风残月, 静中观动,忙中偷闲, 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它强调的是自我内心的平和,这样的价值观一直影响到今天。许多文人墨客最好的休闲方式仍然是读书,市民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打麻将等消遣性活动, 而把体育活动作为休闲方式的观念较弱。

从这个角度来看, 中国人的悠闲观对激烈程度较高的体育活动的开展确实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中国人需要发掘自己的潜能, 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的悠闲生活注入更多的体育娱乐活动。但另一方面。“静”的悠闲观提倡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同步的精神, 符合阴阳调和、圆缺盈亏的生物节律, 是后现代生态文化很值得珍视的宝贵资源。当西方文明不能解决人类种种困惑和危机的时候, 当西方体育开始为利益驱动而严重异化的时候,代表东方文明的中国传统悠闲精神, 对疯狂追求超越身体潜能极限行为的矫枉过正,将为人类身体文化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导向。

“人们不再把现代性看作是所有历史一直苦苦寻求以及所有社会都应遵守的人类社会的规范,而越来越视之为一种畸变。我们认识到, 传统社会已持续几千年,而现代社会能否存在 100 年还是个问题, 因而人们开始对传统社会的智慧予以新的关注。”毋庸置疑,休闲行为在人们当前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人类对现代社会弊端的反思和修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与大自然有相互依赖的和谐关系,更符合人性的需求, 深深影响和塑造着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传统体育活动。

古老的东方文明, 在休闲时代到来时, 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为丰富世界休闲文化发挥独特的作用。健康休闲, 需要悠闲的心态。能导致悠闲心态的文化积淀不在西方,而在中国。西方的休闲学说“休闲是指人们以自身的生活方式愉快地、自愿地去做的事情” 。“休闲是指在闲暇时间里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各种生活经历, 是个体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媒介,它包括人们在空闲时间里愿意从事的并能从中获得乐趣和自我满足的各种单独或集体的活动。” 西方的休闲学说认为休闲的基本要素是拥有包括在生活之内的自由时间,要有足够精力倾心于快乐的活动, 有适当的心灵状态和环境。

(一) 古典休闲观念

古典观念认为,休闲滋润了心灵、精神和个性。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描述的休闲理想, 仅仅是认为统治阶级不受现实生活烦忧, 所有时间用以深思真、善、美后所得之快乐的结果,并使其更加完美。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但他肯定平民化社会中休闲就是目的;他认为休闲和思考不可分, 休闲耕耘了心灵、精神和个性, 但自由时间却非必要的; 而必要的组成是一个人在自由时间里的态度或意向。

只有在休闲中的人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快乐, 因他可全身心地思考最高和最好的真理,人仅在休闲中才能成为完整、成熟的人。休闲中的个人需要朋友,即可分享想法与理想的伙伴; 亚里士多德甚至提倡“哲学家首先要做的是论证那些休闲之人自由地从事的高层次活动的合理性”, 他将休闲视为“对必然性的摆脱”这一观点, 是经得起历史的推敲与时间的检验的。中世纪的基督徒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认为人们通过沉思去了解基督的真理,进而得到终极的快乐。天主教更认为休闲是一种心灵即宗教的态度。

(二) 客观休闲学说

美国经济学家(Veblen,1892)认为休闲的内涵就是对时间的一种非生产性消费,而人们之所以愿意进行此种非生产性的消费, 是由于认为生产性工作没有价值以及对懒惰有支付的能力,故仅有有钱人才可以进行休闲。在 Veblen 的定义中,休闲乃人们一天当中, 扣除工作、睡觉及维持生活所需的活动的时间外, 在剩余时间所做的活动,因此, 又可称休闲为余暇活动。马克思曾说过,与劳动时间相对的自由时间, 即可以支配的时间, 就是财富本身:一部分用于消费产品, 一部分用于自由活动, “这种自由活动不像劳动那样是在必须实现的外在目的的压力下决定的” 。如何利用“自由时间”休闲,是大有学问的。

(三) 主观休闲学说

法国学者 De Grazia 在 1962 年否认自由时间就是休闲。他指出, “休闲应是指一种感觉的品质”, 如果一个人看似悠闲,但却为无事可做而烦恼, 此时就不能称之为休闲,休闲的获得与否是由个人认定的。Pieper(1963)指出, 休闲是一种心灵与精神的态度,不只是一种外在因素的结果。Miller & Robinson(1963)将休闲界定为自由时间、娱乐、竞赛 3 者的综合体。而 Joffre Dumazedier(1986)则提出,休闲由不可分的 3 部分组成: 放松、娱乐与个人发展。由于休闲本身的复杂性及学者关注的角度不同, 使得休闲学说具有多重观点,没有任何单一的学说能得到广泛的认同。休闲是一种发展中的社会现象, 休闲的观点与定义,乃因各学者之学术背景与基本立场、观察角度不同, 不可能对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进行“刻舟求剑”式的确认。因此, 下列西方学者对休闲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学说,能为深入探讨休闲内涵带来启迪。对休闲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四) 休闲的界定

界定休闲,有 3 种基本观念, 可以映射出休闲的结构和功能。第一种,休闲是最后剩余之事。休闲是一切必要之事都处理完毕, 最后剩余的时间里所做的事( Residual)。这种定义中的休闲是可以计量的,因此, 受到时间预算分析专家的欢迎。能够将花费于非生存性活动上的时间,以分钟计量。这个方法以“可使用时间”来辨认休闲,并且几乎将休闲视为自由时间、娱乐或游戏。休闲因此成为各种休闲活动的代名词,用来填充多余的空间时间。

第二种,休闲是一种心灵状态。休闲是一种状态、一种态度、一种心智的状况( Mental State or Attitude) ,它无关时间、空间与活动。这种休闲见解, 最早由古典休闲观引申而来, 并由那些持相似观点的人发展至今。亚里士多德认为, 音乐和思想是最具休闲性质的活动,这类活动是人类才能的最佳使用。由深思冥想(Muses)启发着音乐呈现,如诗作、歌唱、舞蹈,还有乐器弹奏等。有些现代作家将宗教崇拜也加上去为寻求个人与宇宙和谐境界的宗教活动。

第三种,休闲就是为了休闲。只要人们认为是休闲的,就是休闲。休闲是有功能的, 是人格塑造的自由选择活动。休闲本身就是人的需求, 是生产的需求, 是生活的需求, 也是人生的需求。根据 Godbey(1985)的主张, 休闲的界定可由 3 方面来说明:

第一,从时间的角度。

从时间的角度定义休闲,是普遍且易接受的观点, 即指从事休闲活动所使用的时间,是生活当中可自由、随心所欲运用的部分。生活之中, 扣除实际需要参与的时间后所剩余之部分(Godbey, 1985) , 因此, 有所谓的剩余说的产生。其中 Parker(1976)即以剩余时间的观念定义休闲: 指工作之外剩余的时间。但休闲的基本设定是做一个人真正想做的事,所以可能会在工作时间发生, 但可支配时间内的活动,如睡觉、排队等,亦不能称之为休闲。即在可自由支配时间里会产生休闲,但不等于时间在个人手中就会有休闲。

第二,从活动的角度。

从活动的角度定义休闲,并非很刻意地将休闲与工作区分开来, 而是很广义第二章 休闲论对休闲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一) 休闲的界定界定休闲,有 3 种基本观念, 可以映射出休闲的结构和功能。第一种,休闲是最后剩余之事。休闲是一切必要之事都处理完毕, 最后剩余的时间里所做的事( Residual)。这种定义中的休闲是可以计量的,因此, 受到时间预算分析专家的欢迎。能够将花费于非生存性活动上的时间,以分钟计量。这个方法以“可使用时间”来辨认休闲,并且几乎将休闲视为自由时间、娱乐或游戏。休闲因此成为各种休闲活动的代名词,用来填充多余的空间时间。

第三种,休闲是一种心灵状态。

休闲是一种状态、一种态度、一种心智的状况( Mental State or Attitude) ,它无关时间、空间与活动。这种休闲见解, 最早由古典休闲观引申而来, 并由那些持相似观点的人发展至今。亚里士多德认为, 音乐和思想是最具休闲性质的活动,这类活动是人类才能的最佳使用。由深思冥想(Muses)启发着音乐呈现,如诗作、歌唱、舞蹈,还有乐器弹奏等。有些现代作家将宗教崇拜也加上去为寻求个人与宇宙和谐境界的宗教活动。

第四种,休闲就是为了休闲。只要人们认为是休闲的,就是休闲。休闲是有功能的, 是人格塑造的自由选择活动。休闲本身就是人的需求, 是生产的需求, 是生活的需求, 也是人生的需求。根据 Godbey(1985)的主张, 休闲的界定可由 3 方面来说明:第1,从时间的角度。从时间的角度定义休闲,是普遍且易接受的观点, 即指从事休闲活动所使用的时间,是生活当中可自由、随心所欲运用的部分。生活之中, 扣除实际需要参与的时间后所剩余之部分(Godbey, 1985) , 因此, 有所谓的剩余说的产生。其中 Parker(1976)即以剩余时间的观念定义休闲: 指工作之外剩余的时间。但休闲的基本设定是做一个人真正想做的事,所以可能会在工作时间发生, 但可支配时间内的活动,如睡觉、排队等,亦不能称之为休闲。即在可自由支配时间里会产生休闲,但不等于时间在个人手中就会有休闲。

第2,从活动的角度。从活动的角度定义休闲,并非很刻意地将休闲与工作区分开来, 而是很广义地定义休闲活动,其中包括休养生息、自我娱乐、学习其感兴趣的技能, 亦或是卸下其专业、家庭及社会责任之后所自愿参与的社区服务工作 (Godbey, 1985)。而 Pepperz(1976)即以此观点定义休闲, 认定休闲是自愿性而非强迫性, 其所追求的并非为了维持生计,而是在于获得真正的娱乐。

第3,从存在的状态及其精神的角度。以此观点定义休闲,是因为休闲常被人形容为平静、不急不徐或没有时间上的考虑等 外在 表象。其 中, 亦 包括 了 与宗 教 庆典 相 关的 活 动。学 者 Pieper(1963)支持上述观点,认为休闲具备了庆典活动的观念。如以休闲所存在的精神讨论其定义,则基于个人对于自由的认知或者对于资源的支配状况而定。换言之,休闲的关键, 在于个人对于休闲的体验上, 如是否感到自由、无拘束, 或者在从事活动之时, 是否能随心所欲地控制活动而非让活动控制个人(Godbey,1985)。

根据休闲心理观点,纽林格( John Neulinger)、格兰多( Rick Crandall)强调休闲是有目的的活动,把时间用于有目的、有意识地丰富生命活动, 是个人具有相对功利行为的结果。综合理解上述的观点,本书把休闲的定义归纳为: 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以轻松的心境从事的自娱活动。(二) 休闲的构成

1. 休闲三部曲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哲( Joffre Dumazedier)提出休闲有不可分的 3 部分: 首先是放松,休闲之始, 因为需要克服疲劳。其次是娱乐,提供休闲的转移功能, 使我们脱离自己和关注的事情;第三是个人持久发展, 使视野开阔,生命更有意义。2. 整体休闲观可布兰(Max Kaplan)认为, 休闲是一种整体倾向, 自愿性愉悦是休闲的要求,无论尊贵或堕落, 只要是自由选择并享受其中即是休闲。3. 医学观点佛莱德曼(Friedmand)、罗斯曼( Rosenman)提出, 休闲分为两类行为, A 类型行为:具竞争性、攻击性,对时间有急迫感, 不安定感。B 类型行为: 温和、不具攻击性和竞争性,不会有急迫感、无不安定感,此种类型者较能享受闲暇。4. 休闲的被掠夺林德(Staffan Linder)认为:闲暇虽然增加, 但人们却忽略因欲望上涨,促使自己陷入必须不停赚钱、不停购买的消费活动, 从而导致占用更多的时间, 反而无法好好享受休闲。

休闲的目的。为了说明休闲与人类其他经验间的关系, 分析休闲的目的, 各种观点论述如下:

1. 休闲是人类所有活动的目的最早的休闲行为理论,是由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中所提出的, “人们战争是为了和平,工作是为了休闲”。休闲是人类所有活动的目标; 他认为人唯有在休闲时,才是真实地生活着; 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应朝着由高贵思想与美德善行衍生的自我成长机会发展。对亚里士多德来说,生命中的任何事都与休闲有关, 休闲是所有人类活动之目的,是所有行动导向之最终结果。20 世纪 50 年代出版的一本影响颇大的书《谈时间、工作与休闲》, 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皮普尔( Josef Pieper)与考克士( Harvey Cox)提出了宗教性的、虔敬的、节庆的现代版休闲观念, 亦源自亚里士多德。瑞典哲学家皮普尔认为,休闲是一种思想或高尚的态度, 不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 也不是闲暇的结果,更不是游手好闲的结果。它是一种文化的基础, 一种精神状态, 是灵魂存在的条件。

2. 补偿理论。补偿理论是最普遍、最常被提到的休闲行为理论, 它强调休闲乃是为补偿工作上的挫败与每日生活之辛劳。工作被视为生活中的主导, 而休闲则被视为工作无聊后或激越之余的补偿。如现在人们工作忙碌了一段长时间, 常以旅游散心作为松弛自我、补偿自己前一阵时间的忙碌。根据补偿理论,人们是用空间和时间来消解每天单调辛苦工作的苦闷, 这的确说明了某些休闲行为。恩格斯提出了最好的例子:劳工酗酒、吸毒或用暴力示威,作为白天工作所承受的心理补偿发泄。例如, 有的矿工喜欢户外活动的游憩形式,显示其征服环境的能力。

这些行为可能补偿了那些劳工在地底下工作、受限制又少见天日、少与人接触的痛苦。当代人对森林休闲娱乐行为甚有兴趣,也可用补偿理论说明, 城市居民渴望在森林乡野从事休闲活动。多数受雇者都是在室内长时间坐着, 做着人为的工作。能够逃到户外去,做些如远足、打猎、钓鱼或骑马等体能活动, 或是到自然中,完全没有人工的环境里去, 这是令人向往的美妙生活。补偿理论在某些时候能够解释某些人的某些休闲行为,但仍有很多其他事实无法解释。比如说, 为什么有的人在休闲时候,继续从事与工作相似的活动 ?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便导出了另一休闲理论:因工作而来的“后遗”(spillover)现象决定了休闲的内容。

3. 后遗休闲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观念认为,工作时所发生的, 像后遗症一样带到闲暇里来,并决定人想做的事及如何去做。如果工作使人感觉非常兴奋、顺畅或刺激, 那么工作者就会为持续有这样的感觉而去选择较令人兴奋和刺激的休闲。后遗休闲理论最早是由恩格斯与马克思提出, 但是瓦兰斯基( ilensky)对其做了清楚的说明;研究显示, 那些工作得好,并且对职务感觉兴奋的人, 通常有良好的休闲,并且也追求较为刺激的休闲;而那些工作无趣的人, 若非立即要求补偿, 便将其无趣的工作惯性带到无趣的休闲活动之中了。

4. 熟悉理论:此理论的假设是那些已在社会生存中觅得一条自在的生存之道的人, 为了追求安全感而参与自己熟悉的休闲活动。熟悉理论将休闲行为与惯例、习性相连,休闲者因习惯或安于某习惯而从事某种休闲。例如, 小时候经常跟父亲去乡下溪边从事钓鱼活动,而长大成人后, 常从事的休闲活动也是去钓鱼。不同于补偿理论及后遗理论视休闲行为是工作的后果, 熟悉理论将休闲行为与习惯相连。

例如,你喜欢做自己做得好的事, 因此, 同样的当你做那些曾经给你带来成就感与喜悦的事情时, 便会有轻松和精神奕奕的感觉。熟悉理论确实可以说明许多休闲行为,打猎和钓鱼的人可能是保持童年时习惯的典型。但并非只有自然景物能使人们获得轻松感,像很多固定玩牌、看电视或看报纸的人也能从熟悉、安适的放松方式中获得放松。以史金纳 (B .F .Skinner)的观点,这是一种“操作约制”。熟悉理论对于休闲模式是个很有帮助的理论, 也是预测某些休闲行为的良好工具之一。然而, 它却很容易和你参与团体的休闲行为混为一谈。

5. 个人社区理论:人类是喜社交又喜群居的。休闲活动通常是团体活动,同伴常有同样问题、同样背景,而且很可能有同样的宗教信仰或政治归属感, 也可能处于同样的生命阶段。有相当高比例的休闲行为受到同辈团体的影响。人的休闲行为常受到同年龄、同阶层、同学、同事、工作环境或是邻里环境影响。人一生中所玩的竞技游戏,大多数是由已熟悉该游戏的人引介的。人们所从事的休闲活动, 其形式多是因某些已经很熟悉该活动的人所启发。沉思与冥想,有时需要独处, 但通常需要老师。较具冒险性的活动如滑雪、滑水、滑翔翼等,需要有同伴一起, 而且经常需要一群人的鼓励,并通过艰难的基础技能学习阶段。

6. 休闲作为放松、娱乐及个人发展的活动:休闲活动是即兴的,它综合了轻松、多变及可增长见识等因素。它常是社交性活动,并需要个人的创造力。法国的杜马哲认为休闲具有 3 个相互贯通的功能:即放松、娱乐及自我发展。如在巴黎的露天咖啡座喝饮料是为了松弛自我;回到家看电视是为了娱乐自己; 下了班去补习班进修计算机课程, 是为了自我成长。

休闲的功用和效益,人们从事休闲娱乐行为活动是有效益的。Verduin & McEwen(1984)提出可从休闲经验中获得 6 项体验效益:

1. 生理效益从事休闲活动如慢跑、游泳、打网球等运动, 能避免因缺乏运动而发胖或罹患与心脏血管有关的疾病,定期的肢体动作活动能确保身体的健康。2. 社交效益休闲参与的时候,能与拥有相同嗜好的朋友及家人相聚, 分享珍贵的情谊与乐趣,并能达到社交效益。3. 放松效益据研究约有 50%~80%的疾病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引起的,休闲活动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疲劳。4. 教育效益休闲活动提供艺术、人文科学等不同领域里的体验, 能获得新的知识、充实生活、提高个人生活质量。5. 心理效益每个人都有被肯定、认同的欲望, 休闲活动提供机会让每个参与者均能从中获得有形或无形的被肯定的机会,因此, 获得成就感亦是其效益之一, 对于情绪的缓冲、心态的调适都有助益。

6. 美学的效益艺术活动是休闲活动的一种,因此, 艺术活动中所具有的审美意识与美学价值即成为休闲效益所在。在法国,休闲一词在法语中用作单数时, 它表示由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活动来填补的闲暇。有些作者, 如 M·卡布朗, 他把休闲定义为: 任何能自由选择、并能使个人在进行这一活动的过程中谋得自由这样一种感受的活动都属于休闲范围,由此, 休闲将首先是个人的一种心理态度。De Grazia 强调指出, 闲暇不一定就是“休闲”,任何人都有闲暇, 但并不是人人都拥有休闲。Josep Pieper 认为,“它是人的一种理想, 一种状态,一个条件, 很少欲望, 更少功绩”, 两人都认为休闲涉及到人的精神和脑力。

面对五花八门的休闲学说,我们应该重视迄今为止最权威的说法。《国际休闲宪章》认为: “闲暇是指个人完成工作和满足生活要求之后, 完全由他本人自己支配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使用是极其重要的, 休闲和娱乐为补偿当代生活方式中人们的许多要求创造了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它通过身体放松, 竞技, 欣赏艺术、科学和大自然, 为丰富生活提供了可能性。无论在城市和农村, 休闲都是重要的,休闲为人们提供了激发基本才能的变化条件: 意志、知识、责任感和创造能力的自由发展。闲暇是一种自由的时间,但在这个时间里, 人们能掌握作为人和作为社会的有意义的成员的价值。”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