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咖啡资讯 >

咖啡杯盖上的小字,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咖啡杯盖上的小字**有的咖啡店会在杯盖内侧印上店名或者提示语,这是一种品牌营销的方式**。

店家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品牌影响力,让顾客在反复接触的过程中记住品牌。这种策略类似于广告,只是更加“隐蔽”。另外,如果是在朋友或者家人之间品鉴咖啡,有文字的杯盖会显得正式一些。

实际上,杯盖上的文字的字体、颜色、大小、位置等,都可能影响其功能性。例如,一些特殊的字体可能会引起顾客的好奇心,从而促使他们搜索该咖啡店的信息,进而增加品牌的曝光率。

请注意,不同的咖啡店可能有不同的标识方式,可能存在差异,请注意观察。

咖啡杯盖


元气满满的一天从一杯咖啡开始上班路上刚买了一杯热咖啡,用带盖子的外卖纸杯装着,然而,当我专注地看着手机,想抿一小口咖啡时,这个奇特的装置却背叛了我的信任,好嘛,洒我一身的咖啡.

设计本应解决这样的问题,

然而咖啡杯盖的设计却一直差强人意.

对于这个不起眼的元素,除了不小心被泼一身时咒骂它几句,我们很少细想.最近,建筑师露易丝哈普曼(Louise Harpman)与斯科特斯佩希特(Scott Specht)出了一本新书,记录了咖啡杯盖几十年的设计演进史.这本简史包含了数百张咖啡杯盖的设计图,按照剥离型、捏挤型、抿嘴型和戳穿型进行分门别类.

咖啡杯盖 2


[图: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
20世纪90年代中期,哈普曼和斯佩希特就读于耶鲁大学建筑学院时,便不约而同开始收集咖啡杯盖.当两人意识到彼此的共同点时,他们决定联手.

目前,他们的藏品包含了几百个从不同餐厅和咖啡店收集而来的独一无二的杯盖,其中52%的设计已被史密森尼博物馆收入永久馆藏,同时,哈普曼和斯佩希特还将杯盖定期租借给不同的展览机构,但仅限于他们已经复制备份的设计.如果飞机坠毁了呢?如果它们被弄坏了呢?哈普曼说道.

最古老的咖啡杯盖设计是剥离型的,向后剥开杯盖的一部分,就能喝到杯里的饮料.此类杯盖中被保留至今的就是剥开固定式的种类,即剥开的部分可固定在盖子上.(应该就像现在的酸奶盖子吧?)

捏挤戳穿型的杯盖很少见,饮用者必须把盖子上的两个部分捏在一起,然后戳出一个孔,让咖啡流出.这个前提条件不太吸引人,毕竟你那脏兮兮的手指距离滚烫的咖啡仅毫厘之差.今天最常见的杯盖类型是抿嘴型,你可直接从杯盖上事先打好的孔直接饮用咖啡,星巴克用的就是这种.

咖啡杯盖 3


在咖啡杯盖的设计中,抿嘴型杯盖是最常出现创新的类型.许多人的灵感来源于杰克克莱门茨(Jack Clements)1986年的经典随心盖(Solo Traveler)设计:盖子外圈凸起,内部是凹槽式设计,既方便饮用,又能防止你的鼻子碰到杯盖.

咖啡杯盖 4


[ Solo Traveler ]
此外,还有充满建筑感的Viora杯盖,杯盖边缘高高凸起,模仿了马克杯的形状,有助于咖啡的香气散发出来,设计师认为,闻香是饮用体验的核心要素之一.

这本咖啡图鉴的抿嘴型部分还包含了一种热变色智能杯盖,可随咖啡的温度降低而变换颜色,在温度最适宜饮用时提醒你.

咖啡杯盖 5


[图:Benjamin English/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
其他杯盖设计颇具娱乐性.有些被模塑成了一张脸,其中一种杯盖脸上凹痕太多,也就是被压了无数个小槽,方便你看到内容物,看起来就像杯盖上长了痘痘一样.还有一种黑色杯盖有着三角形的凹痕和鼻子形状的开口,使人联想到黑武士的脸.

咖啡杯盖 6


为什么现存的咖啡杯盖如此多种多样?

部分原因是至今仍没有人创造出最完美的一款杯盖,设计师们还在努力攻克这个问题.我昨天又发现了一种新杯盖.哈普曼说道.这部书付印之后,我开始注意到更多新设计.设计永不止步.咖啡杯盖的世界里没有赢家.

在这个平淡无奇的产品类型中,创新成果可谓层出不穷,而这一切都被美国专利局登记在案,每一款新设计必须与现有的设计存在显著区别,才能被授予专利.

咖啡杯盖 7


最棒的一点是,尽管我们已经搜罗了林林总总的咖啡杯盖,但专利注册处还有更多我们见所未见的新设计.哈普曼说道.这本书的附录包含了部分最具创意但尚未投产的专利杯盖设计图纸,包括两款专门为了在咖啡杯顶部放置甜甜圈的而设计的杯盖(有时路上匆匆忙忙,你需要个存放点心的地方).

咖啡杯盖甚至还上过法庭.1994年,当滚烫的液体从旅行杯涌出,致使一位名叫斯特拉利伯克的女士遭受三级烧伤后,她把麦当劳告上了法庭.此事发生后,麦当劳改变了杯子的设计,印上了注意、小心轻放和这是热饮的字样.这本杯盖图集中的不少设计也贴有类似的说明.

咖啡杯盖 8


哈普曼和斯佩希特都是建筑从业者,这本书赋予了他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

作为建筑师,我们擅长以特定比例观察景观,比如建筑、城市、陈设和住宅区比例.但我们并不善于审视物品.哈普曼说道.观察一个普普通通的咖啡杯盖正是这一对话的切入口,引导我们放慢速度,细心留意,思索提问:那是什么?如何制作?由谁设计?我把它作为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