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咖啡馆消费人群
上海咖啡馆区比较多的肯定是徐汇区,浦东新区,因为这些地方的白领南宁都比较多,而且商务楼也比较多,所以咖啡馆也会比较多,在南京路,淮海路是比较常见的
上海咖啡2021
2021广州国际茶饮咖啡美食节营业
活动时间:2021年12月16日-18日(为期三天)早上9:00-18:00
活动地点 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广州国际咖啡美食文化节(FHC COFFEE FOODIE FESTIVAL)同期举办FHC国际巧克力艺术节,致力于为国内外巧克力生产企业及上下游供应链打造一个专业高效的巧克力交流盛会,也为咖啡美食爱好者创建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节。
广州国际咖啡美食文化节(FHC COFFEE FOODIE FESTIVAL)覆盖整个华东市场,成为链接高端市场与终端买家的桥梁,推动食品饮料产业健康发展。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精品咖啡馆、茶饮店、甜品店、连锁店、单体店加入,在餐饮渠道和大众面前展示他们的网红产品和周边产品。势必为现场观众和爱好咖啡美食的伙伴朋友们带来一场餐饮盛宴。
上海国际咖啡美食文化节(FHC SHANGHAI COFFEE FOODIE FESTIVAL)依托FHC上海环球食品展资源,在中国食品餐饮行业巨大的市场需求下,FHC已成为各大跨国公司进驻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
上海咖啡馆数量
上海共有6913家咖啡馆,是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黄浦、徐汇和静安三区的精品咖啡馆数量最多;女性成为咖啡消费主力人群,占比接近七成。“
上海咖啡消费指数
首先是对小资情调要有个“定义”吧,怎样的情调算是小资情调?网上搜一搜,说是“小资情调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品位、思想水准和艺术鉴赏能力的人具有的生活态度。小资为“小资产阶级”的简称,所以小资情调特指向往西方生活,追求内心体验、物质和精神享受的精神小资产者和小资产者”。当然,我们这只是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讲究一些生活的品质。在上海,喝小资情调下午茶的地方很多,人均从几十元到上百元,甚至更贵的都有,看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要求吧。
支撑上海咖啡馆发展的产业
上海是个海派的城市 ,解放前就有很多咖啡馆,改革开放后,一些老字号的咖啡馆恢复营业,像上海咖啡馆,德大西餐馆,我记得80年代后期,下午喝咖啡,听歌是当时最时髦的。
上海咖啡馆主要消费人群
其实部分人群,但相对小资人群较多。
上海咖啡馆目标人群
适合白领午休看电脑工作,或者商务人士约会洽谈业务。
支撑上海咖啡馆蓬勃发展的产业和企业类型
上海品牌咖啡店是星巴克最多。
上海咖啡生活
三千年中国看西安,五百年中国看北京,一百年中国看上海。
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虽然不及西安、北京,但却是中国近代社会变化发展的缩影,特别是上海早期的咖啡文化。
上海咖啡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西方咖啡文化渗透阶段
第二阶段:上海咖啡馆蓬勃兴起阶段
第三阶段:上海咖啡文化走向成熟阶段
第四阶段:上海咖啡文化与国际接轨阶段
第一阶段:西方咖啡文化渗透阶段(1843年-1899年)
1843年上海口岸开埠后,大量外国人随着外国租界的设立涌入上海,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包括外国人经常喝的饮品:咖啡。位于上海的国人,也从难以接受苦味的咖啡,到开始慢慢习惯了咖啡。
1860年外国人开设的一些饭店、夜总会、俱乐部等场所中设置了咖啡吧台。不久上海的美国传教士编写了一本《造洋饭书》,为来华的外国人吃西餐和培训中国炊事员、厨师而编写。
1886年,公共租界出现了中国第一家独立营业的咖啡馆,名为“虹口咖啡馆”,主要对航海人员开放。早期的咖啡馆,不仅售卖咖啡,还出售啤酒。
这个阶段的咖啡馆,几乎都由外国人经营,顾客群体也多为航海的船员。
第二阶段:上海咖啡馆蓬勃兴起阶段(1900年-1940年)
20世纪中叶,上海滩号称“十里洋场”、“东方巴黎”,是亚洲第一大城市。其城市经济总量、金融证券市场规模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1909年,咖啡店开始被视为聚会的地点,在上海旅游指南中出现。第一班咖啡馆的常客,据说是风尘女子为主,她们吸引了尝试效仿西方生活方式的中国人。
1935年,上海德胜咖啡行(上海咖啡厂的前身)创立,地点位于今南京西路。德胜咖啡行出产的咖啡产品站在上海咖啡文化的源头上,成为老上海咖啡最早的引领者。
至30年代末40年代初,上海南京路、霞飞路、四川北路、亚尔培路上各具特色的咖啡馆遍地开花,此时咖啡的消费群体主力除了外国人之外,开始有了大量中国人。
第三阶段:上海咖啡文化走向成熟阶段(1941年-1990年)
1930年,很多咖啡馆都配有留声机、电唱机,播放欧美古典或者流向歌曲。到了1940年代,咖啡馆经营方式开始多样化,增添了爵士乐队、歌星表演、舞蹈团、杂技、滑稽戏等中西方娱乐表演。
“不同咖啡馆中也开始有了不同的消费群体”!如七重天咖啡馆价格很高,令人不敢高攀,适合“高贵人士”以及所谓的“交际名流”等消遣时间。DDS咖啡馆的顾客以商人为主;光明咖啡馆的消费者主要是中产阶级。而犹太人开设在提篮桥一带和日本人、白俄罗斯人开设在四川北路上一些小型咖啡馆价格便宜,吸引了很多外国难民和中国学生、作家的光临。
20世纪40年代起,上海咖啡馆开始面向了不同的消费群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各阶层消费的差异性。
第四阶段:上海咖啡文化与国际接轨阶段(1990年-至今)
1990年开始,国际上著名的一些速溶厂商开中了中国未来的咖啡市场前景。以雀巢、麦斯威尔、旧街场等咖啡厂商相继进入中国。以价格便宜、制作方便的速溶咖啡为主,让咖啡得以走进寻常百姓家。
2000年,国际商业咖啡巨头星巴克、咖世家相继在上海开设了门店,截止目前上海仍旧是星巴克以及咖世家的重点发展城市。
2010年左右,美国连锁咖啡品牌peet‘s咖啡、加拿大连锁咖啡品牌TimHortons咖啡、发源与日本的网红咖啡%阿拉比卡咖啡等国际咖啡领头羊陆续在上海开设了门店,并表示中国市场也将会以上海为发展中心。
至今,上海、北京、广东是全国每年人均饮用咖啡杯数最高的三个城市,而这其中又以上海为代表。作为中国一线城市,上海接触咖啡的时间远远超过北京与广东,拥有悠久的咖啡历史文化,是很多外国咖啡品牌开设门店与公司的第一选择。
上海本就是潮流之都,除了星巴克、咖世家等商业连锁咖啡巨头之外,很多独立咖啡馆以独特的产品与环境吸引了大批爱好咖啡的年轻人。商业咖啡馆培养咖啡市场基础,独立咖啡馆更是将这个基础推向高潮,热爱新生活的上海人更是将咖啡作为一种日常饮品,无论交际、办公、娱乐、购物等,咖啡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中。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