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喜欢咖啡
因为巧克力是外来的,加进去中国人喝不习惯,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喜欢的,这个得看个人口味和习惯了
你为什么不喝咖啡
人们常说一句话叫做苦尽甘来,这往往是在生活并不如意的时候,在心里告诉自己的话,也鼓励其他人的话。生活中有很多的苦涩,有人说,未曾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论人生。生活,是一种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体验。在人生一个阶段,它会被其中一种味道主导,有时候,人往往会陷进到一种迷惘中,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脚下的路是不是自己想要走的路。而这个时候生活的味道是苦涩的,需要自己咬紧牙关扛过去。
咖啡是近几年来颇受吃货们喜欢的美食。美食,美食,总是味道鲜美,让人一下子便沦陷的食物。它或香甜、或鲜美,总之它与苦涩这个字是搭不了边的。君不见,鱼肉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但是如果在剖鱼的时候,如果不小心弄破了胆汁,那么便相当于整条鱼都废了,因为整条鱼的鲜美将会被苦涩所代替,根本无法入口。但是,咖啡却打破了这一惯例,咖啡是苦涩的,但还是有很多人对它前仆后继,主动地掏腰包。咖啡馆的陆续出现,也在悄悄诉说着咖啡被人所接受的程度是有多高。但是苦涩对于很多人来说,依旧是无法接受的。那么咖啡究竟是怎么做到让那么多人对它这么喜爱的呢?
原因在于咖啡并不是单一的苦涩,它是醇香中带着的那点苦涩,而入口之后,咖啡的苦涩会被回甘所取代。而正是它的香醇让吃货们一波接着一波。而这一点也肖似生活的味道,生活不会是一直都是甜蜜的,也会在生活中带点名为苦涩的味道,而在那一阵苦涩之后,甜蜜的生活才会像是彩虹出现在风雨之后一样到来。而在经历了苦涩的滋味之后,生活才会让人觉得意味深长,在多年之后回忆起来,生活的苦涩会被自己所铭记住。醇香的感觉也像是生活的本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原来并不平淡得让人遗忘。
而咖啡的走俏也并不在于它之专注于这一种味道。一般来说很多咖啡馆都会推出不同口味的咖啡,有些咖啡的苦涩度也不会很高,比方说艾神家咖啡的冰咖啡摩卡、艾·牛乳系列都没有那么苦。因此,咖啡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咖啡,苦涩之后的回甘往往是生活真实的味道
一般来说,趁热品尝主人为你端上的咖啡,也是喝咖啡的基本礼节。若是一杯品质优良的咖啡,放凉以后除香味会有减少外,口感表现与热时是一致的,甚至更佳。
味道:咖啡豆中含有大约5-8%的糖分,烘焙后大部分转化为焦糖,这是香味和苦味的来源,未转化的糖分留有少许甜味;烘焙时释放出丹宁酸,与焦糖结合,产生略带苦味的甜味。所以,人们对咖啡的味感一般会有苦、酸、甜、香、涩几种。
适量:喝咖啡不像喝酒或果汁,满杯的咖啡,看了就失去喝的兴趣。普通都只到七、八分满为适量,份量适中的咖啡不仅会刺激味觉,喝完后也不会有 腻的感觉,反而回味无穷。同时,适量的咖啡能适度的促使身体恢复疲劳,头脑为之清爽。咖啡的味道有浓淡之分,所以,不能像喝茶或可乐一样,连续喝几杯,普通喝咖啡以 80-100cc 为适量,有时候若想连续喝三、四杯,就要将咖啡的浓度冲淡,或加入大量的牛奶,不要造成恶心的感觉,而在糖份的调配上也不妨多些变化,使咖啡更具美味。
为什么有人不喝咖啡
不喜欢喝咖啡,你就不要刻意的去喝茶,你可以去喝其他的东西呀,如果睡得喝咖啡的话,那你可以小品几口,我要把它喝完就行了
为什么不喜欢咖啡的理由
纯正的咖啡味道是偏苦的,是很多人都不能接受的味道,有的人不明白为什么咖啡会这么苦,还这么多人爱喝。
咖啡为什么是苦的
咖啡的苦味是因为咖啡在经过烘焙时产生焦化,导致咖啡中含有微苦,咖啡烘焙的越深,也就越苦! 浅烘焙的咖啡苦味较低~酸味也略明显。
咖啡的好处
咖啡豆含有大约100种不同的物质,包括咖啡因、单宁酸、油和氮化合物等,每100克速溶咖啡中,含咖啡因44~100毫克;每100克调制咖啡中,含咖啡因64~124毫克。咖啡是一种兴奋剂,对人体会产生很多影响,它可利尿、刺激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扩大血管、使心跳加速、增强横纹肌的力量以及缓解大脑和肌肉疲劳。
为什么有人不喜欢咖啡
三千年中国看西安,五百年中国看北京,一百年中国看上海。
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虽然不及西安、北京,但却是中国近代社会变化发展的缩影,特别是上海早期的咖啡文化。
上海咖啡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西方咖啡文化渗透阶段
第二阶段:上海咖啡馆蓬勃兴起阶段
第三阶段:上海咖啡文化走向成熟阶段
第四阶段:上海咖啡文化与国际接轨阶段
第一阶段:西方咖啡文化渗透阶段(1843年-1899年)
1843年上海口岸开埠后,大量外国人随着外国租界的设立涌入上海,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包括外国人经常喝的饮品:咖啡。位于上海的国人,也从难以接受苦味的咖啡,到开始慢慢习惯了咖啡。
1860年外国人开设的一些饭店、夜总会、俱乐部等场所中设置了咖啡吧台。不久上海的美国传教士编写了一本《造洋饭书》,为来华的外国人吃西餐和培训中国炊事员、厨师而编写。
1886年,公共租界出现了中国第一家独立营业的咖啡馆,名为“虹口咖啡馆”,主要对航海人员开放。早期的咖啡馆,不仅售卖咖啡,还出售啤酒。
这个阶段的咖啡馆,几乎都由外国人经营,顾客群体也多为航海的船员。
第二阶段:上海咖啡馆蓬勃兴起阶段(1900年-1940年)
20世纪中叶,上海滩号称“十里洋场”、“东方巴黎”,是亚洲第一大城市。其城市经济总量、金融证券市场规模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1909年,咖啡店开始被视为聚会的地点,在上海旅游指南中出现。第一班咖啡馆的常客,据说是风尘女子为主,她们吸引了尝试效仿西方生活方式的中国人。
1935年,上海德胜咖啡行(上海咖啡厂的前身)创立,地点位于今南京西路。德胜咖啡行出产的咖啡产品站在上海咖啡文化的源头上,成为老上海咖啡最早的引领者。
至30年代末40年代初,上海南京路、霞飞路、四川北路、亚尔培路上各具特色的咖啡馆遍地开花,此时咖啡的消费群体主力除了外国人之外,开始有了大量中国人。
第三阶段:上海咖啡文化走向成熟阶段(1941年-1990年)
1930年,很多咖啡馆都配有留声机、电唱机,播放欧美古典或者流向歌曲。到了1940年代,咖啡馆经营方式开始多样化,增添了爵士乐队、歌星表演、舞蹈团、杂技、滑稽戏等中西方娱乐表演。
“不同咖啡馆中也开始有了不同的消费群体”!如七重天咖啡馆价格很高,令人不敢高攀,适合“高贵人士”以及所谓的“交际名流”等消遣时间。DDS咖啡馆的顾客以商人为主;光明咖啡馆的消费者主要是中产阶级。而犹太人开设在提篮桥一带和日本人、白俄罗斯人开设在四川北路上一些小型咖啡馆价格便宜,吸引了很多外国难民和中国学生、作家的光临。
20世纪40年代起,上海咖啡馆开始面向了不同的消费群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各阶层消费的差异性。
第四阶段:上海咖啡文化与国际接轨阶段(1990年-至今)
1990年开始,国际上著名的一些速溶厂商开中了中国未来的咖啡市场前景。以雀巢、麦斯威尔、旧街场等咖啡厂商相继进入中国。以价格便宜、制作方便的速溶咖啡为主,让咖啡得以走进寻常百姓家。
2000年,国际商业咖啡巨头星巴克、咖世家相继在上海开设了门店,截止目前上海仍旧是星巴克以及咖世家的重点发展城市。
2010年左右,美国连锁咖啡品牌peet‘s咖啡、加拿大连锁咖啡品牌TimHortons咖啡、发源与日本的网红咖啡%阿拉比卡咖啡等国际咖啡领头羊陆续在上海开设了门店,并表示中国市场也将会以上海为发展中心。
至今,上海、北京、广东是全国每年人均饮用咖啡杯数最高的三个城市,而这其中又以上海为代表。作为中国一线城市,上海接触咖啡的时间远远超过北京与广东,拥有悠久的咖啡历史文化,是很多外国咖啡品牌开设门店与公司的第一选择。
上海本就是潮流之都,除了星巴克、咖世家等商业连锁咖啡巨头之外,很多独立咖啡馆以独特的产品与环境吸引了大批爱好咖啡的年轻人。商业咖啡馆培养咖啡市场基础,独立咖啡馆更是将这个基础推向高潮,热爱新生活的上海人更是将咖啡作为一种日常饮品,无论交际、办公、娱乐、购物等,咖啡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中。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