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百科 >

李鸿章访英国喝咖啡图片(李鸿章访问英国作诗)

李鸿章访问英国作诗

清朝大臣李鸿章的组诗作品《入都》,共十首。收录于《李文忠公遗集》第六集和《李鸿章全集》第37册(诗文)中。  

这十首诗是作者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李鸿章的胸魄气略。这都是李鸿章早年的作品,也反映了李年轻时的傲气和报效国家的豪气。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野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第一首诗于自信之余,特充溢豪气,大有天下侯爵舍我其谁,晚清历史唯我是著之意。十诗中,此诗最为世人称道。前两联说尽诗人一生。运转晚清机枢,捭阖欧美交际,尽李公“只手”而已。尾联为诗眼,尽得诗家韵味,意蕴尤长。“笑指”二字,含而不露;“几人”云云,自信而无张扬。

【其二】

频年伏枥向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借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第二首诗叙入都之目的为出群,为图新;入都之首要当交结求益。下两联接言己入都之后,当结交豪俊,拜望有道之人,借此以增益功底。“胡为”云者,句意似问,实特强之否定也,谓己绝不抑郁捆束,虚度此生耳。

【其三】

回思往事尽成尘,我亦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衫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何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第三首诗追悔往事,虽多不达之慨,然自信乃命数使然。“穷通有命”,此乃儒教。李公深信,故无须占卜;至于富贵何时而能周济贫贱,此皆天数耳。长时角逐于士子功名,而“依然一幅旧儒巾”云者,指自己至作诗时仍依然故我。

【其四】

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华年逐水源。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第四首诗言追逐功名之甘苦,申言入都之目的乃欲过乡试,达龙门耳。“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华年逐水源”云者,谓诸多同辈以科举而炫耀,而己已过青春年华,始追逐水源以求一跃也。求此一跃,缘于“功名”,此两字频添李公之热血满腔。“半生知遇有殊恩”则似言昔时尝有知遇之恩。“半生”若作后半世解,则此句亦自信之语,谓己之后半世将为皇上所知遇也。作者此时落于人后,何至频有此自信之语,抑冥冥有告与?【其五】

桑干河上白云横,惟祝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待春明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第五首诗颂扬父母教养恩德,自信将不负所望。作者父亲于道光十八年,即公历1838年中进士,跻身仕途,于宦海之中,固持清节,至此时已达六年。“六年宦海”云云,所言即此。“千里家书促远行”谓己之赴京乃父之函命也。“春明花放”指科举中式;“乌鸟私情”,用李密《陈情表》语。句谓待到顺天乡试中式,庶几始可慰藉父母,报答父母哺育深恩于一二耳。

【其六】

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趁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分宜。

第六首诗言志,自信冥冥有助,仕途腾达,扶摇青云也。

【其七】

一入都门已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厅谬附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第七首诗重在言誓,由“人情冷暖”更生发感悟。

【其八】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州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半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辙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卷士,残年兀坐守遗篇。

第八首诗由入都之途可饱览山河秀色,广开眼界说起,而接以陆机、苏辙自励,自信入都将鲲化而鹏运也。入都之途自须越黄河,登泰山,其势与天相连,可俯瞰中土,开扩眼界。言己离乡远行亦半为此也。末句似为对皓首穷经、于世无闻者寄予同情,而实则谓己自此将永别此途矣。

【其九】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纯仁麦,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第九首诗言打点行装,亲朋相送,自愧入都生计仍需父母扶持也。

【其十】

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惟望插金莲。

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揽鬓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第十首诗言别,述愿,立誓,自信将以文章报国。

李鸿章访英全记录

吉野号 快速巡洋舰是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日本海军主力舰,是其联合舰队第1游击队旗舰。甲午海战后,吉野号又参加了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在躲避雷区时被友舰春日号装甲巡洋舰拦腰撞沉。

1894年7月25日上午,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吉野号”与“浪速号”,“秋津洲号”三舰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与清国海军的“济远号”“广乙号”护航编队遭遇,并发生了激战,

因为日方三舰之火力,吨位,速度均远高于清国军舰,因此战斗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开战不久中方便发生溃败,“济远号”被命中多弹,前主炮塔,司令塔,露天舵盘等多数被击中,自大副沈寿昌以下阵亡十余人,向中国威海撤退,“广乙号”因伤势过重,于朝鲜十八岛附近海滩搁浅后自毁,随后误入战场的中国运兵船“高升号”与炮舰“操江号”被日舰逼停,“高升号”被日舰“浪速号”击沉,船上七百余名清军葬身海底,“操江号”则被日舰“秋津洲号”俘获,

此役吉野号仅被击中一枚跳弹和两枚近失弹,受损甚微,舰员亦无伤亡,此后中日正式宣战,

李鸿章访问各国

1896年,李鸿章访问英国,与罗斯柴尔德建立了私交。李鸿章加入了共济会,并得到共济会的支持,得以使用新式火器装备自己的淮军,并成为北洋军队的前身。

1897年,英国政府授权意大利人罗沙第在中国北京成立福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金融财团性质的辛迪加。老舍的茶馆里面也有这段历史的插曲。

1899年,李鸿章亲自给罗斯柴尔德写信汇报工作,称北京辛迪加在自己照顾下得到有利发展。

李鸿章访问英国作诗的人

李鸿章的三个儿子都曾经出国留学,大儿子李经方遗传了李鸿章的政治天赋,曾经出使日本。也担任过英国大使,本来应该能成为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所以李鸿章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再涉及政治。所以最终大儿子放弃了在政治界找突破口,开始弃政从商,后来定居在海外。

李鸿章长子:李经方

李鸿章的二儿子李经述是一个三流诗人,爱好作诗,不出名,靠着李鸿章留下来的财产过活,三儿子李经迈和大哥一样也是商人,喜欢收集古董,所以就飞来飞去满世界找古董,把兴趣当成职业的人往往是能出人头地的,最终他成为了一个著名收藏家,和大哥一样也是定居在了海外。

李鸿章次子:李经述

当时的社会动荡,需要有钱才能保护生命安全,李鸿章深谙此理。所以他竭尽全力的为自己的家族留下巨额钱财保障,但是因为战乱连连,所以家人开始分散,没有办法总是团在一起,财产这种东西是会越分越少的,所以也剩不下多少,李家后人们只能各自奋斗。他的孙子辈们还能分到点李鸿章的财产,但是到了孙子下一代只能凭借着自己的奋斗了,都说“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个道理,还好他的后人没有多庸庸碌碌之人,绝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安稳的度过,有一些人还能取得非常好的成就。

李鸿章三子:李经迈

根据调查发现,李鸿章的后人已经开枝散叶的遍布了全世界,都各自有了不同的发展,有进入政治界的,也有进入科学界的,还有进入外交界的,李鸿章如果泉下有知,也一定非常高兴了吧。

李鸿章出访欧美感受

没有。李鸿章在世时,飞机还未发明。1903年世界上第一台飞机是莱特兄弟发明的。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