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咖啡豆怎样
不建议代磨粉,这就失去咖啡的意义了,味道都散失了。建议你买个磨豆机,就是最差的磨都比代磨好。手磨可以买正晃行a12,90多元,哈里欧的1b,120左右
星巴克咖啡豆如何
Aribian Mocha sanani (阿拉伯摩卡圣那里)
这款豆子在星巴克是价格偏贵的豆子,
也是第一次尝试。
店员说喝起来有酒香的味道,
让我粉想一试。
冲著他是比较贵的豆子,
喝的时候特别闻闻咖啡香,
带有酒香的咖啡香气,。
果然喝起来有点意想不到的惊奇
Espresso Roast (浓缩烘焙)
这款算是常见的咖啡豆,
其实星巴克的浓缩饮料也是用这款豆子,
经过深烘焙的咖啡豆,
喝起来也有特别的香气。
South of the Clouds (云之南)
这款豆子的名字很特别,
产地也很惊人:来自云南。
喝起来带点酸酸的味道,
口感有点难形容……
这款豆子是在大陆云南种植生产,
星巴克咖啡豆怎么冲泡视频
在前几年的微电影《幸福59厘米之小马》中有这么一段剧情,罗永浩想在星巴克点一杯“小杯”的咖啡,但遭到了女服务员面带微笑地拒绝,反复用星巴克自己的标准,来教罗永浩识别中杯、大杯和特大杯的区别。罗永浩与其在争执了数个来回后,无法说服最小的杯不是“中杯”而是“小杯”,内心非常不爽,最后用“自打耳光”的方式收场,表现得特别的无奈。
星巴克为什么不卖给顾客“小杯”咖啡?这里面其实套路挺多
其实星巴克按照当地的杯型的分法是一共分为4种的,分别为Short、Tall、Grande、Venti ,翻译成中文就是:小杯、中杯、大杯、超大杯,也就是说星巴克是有小杯的。在星巴克的《饮料资源手册》、物料储备、甚至收银系统中,都是可以看到Short这种杯型的,但是你偏偏在菜单上看不到“小杯”的咖啡,根本不给你选择的机会,这里面其实都是有商业套路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多赚钱。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顾客喜欢中庸的
有营销专家在曾经在一家专门卖啤酒的店里做过统计,他们把8元一杯的高级啤酒、5元一杯的中档啤酒和4元一杯的廉价啤酒放在一起出售,结果有80%的人会买5元一杯的中档啤酒;然后他们撤掉4元一杯的廉价啤酒,换上了一档10元一杯的更高级啤酒,结果选择8元档啤酒的占了大多数。这就是顾客的中庸之道,不喜欢廉价的,也不想买太贵的浪费钱,潜意识里就会避开过低或者过高价格的商品。
星巴克也是如此,本来是4档杯型,选择中杯和大杯的会差不多一样多,撤掉一档小杯变成3档,大家就会不由自主的选择夹在中杯和超大杯之间的“大杯”,自然也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从成本成本和利润上来考虑
小杯的杯子、杯托、杯盖等都需要开模制作,多生产一套不同的杯型会需要很多相关的配套设备,增加生产成本,利润却得不到相应的增加;另外从饮品自身的成本上来将,比如含有牛奶的饮品拿铁、卡布奇诺等,其实它们小杯和中杯用到的咖啡量都是相等的,增加的无非是牛奶的量,多加那么几口牛奶,就能多赚好几块钱,何乐而不为呢?
《北京晨报》曾经报道过,到星巴克喝咖啡,员工总会不厌其烦地提醒你杯型,这其实有一个利益链条在里面的,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超过2000家,每天经过提醒杯型,让顾客改变初衷升杯的成功比例达到10%,光这一项,一年预计就能给星巴克增加营业收入6570万元。
所以,罗永浩在星巴克崩溃“扇脸”,并不是服务员的问题,而是星巴克自身的营销策略造成的。不把“小杯”放入菜牌,大概你也明白了为什么了吧。
星巴克这种玩“杯型”游戏的行为,不单单是这种连锁企业,其实在很多商品上都能看到,我记得最早开始的酱油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的,过了十多年后,名字就变成了高级、一级、二级,现在更好了,变成了特级、高级、一级,其实酱油还是那个酱油,只不过换了个称呼罢了
星巴克咖啡豆怎样辨别真假
1、英文标识
星巴克的随行杯采用双层塑料材质的防烫外壳,方便携带。马克杯是陶瓷(个别也有骨瓷),底部会有一圈英文字母,印有杯子的产品信息、使用须知和公司版权等等。
2、容量
杯子底部除了英文标识以外,还会注明杯子的容量。星巴克杯子只有四种容量:8floz/237ml、12floz/355ml、16floz/473ml和20floz/592ml,底部中间分别注有两排大写的STARBUCKS COFFEE 字样。
星巴克咖啡豆怎么磨粉
costa和星巴克的区别:
1、 起源位置不同
星巴克: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costa:坐落于伦敦Lambeth区Old Paradise街。
2、 制作咖啡方式不同
星巴克:全自动咖啡机(Mastrena),全自动的机器操作上来说,要简单的多,只需按一下按键,一边打奶泡即可。
Costa:半自动的咖啡机(CMA定制款),半自动的机器需要有咖啡师手动操作,包括手动磨粉接粉布粉。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