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百科 >

怎么采摘咖啡(采摘咖啡豆的方式)

采摘咖啡豆的方式

谢谢邀请。我从事咖啡豆进口多年,基本每年都要到原产地考察。

对于咖啡果实的采摘方式,一般有2种方式:

1,手摘法

多数阿拉比卡咖啡产地国都是用手摘法,这种做法的坏处就是,不单是将成熟鲜红的咖啡果实摘下,经常还会连同未成熟的青色咖啡果实一起摘下,后期采用自然干燥法时常

会配合手摘,这些未成熟豆子在后期会被列为瑕疵豆被挑开,不能被混入烘焙,不然会产生很作呕的臭味。

2,摇落法

这也是传统的采摘方式,中小庄园会用人海战术乱棍击打成熟的果实或是摇晃咖啡树枝,让果实掉落;大型的庄园会采用大型采收机。摇落法比手摘法更容易混入杂质和瑕疵,因为有些庄园的地面潮湿会让果实提前发酵,罗布斯塔豆生产国很多用这种方式,像越南、巴西和埃塞,现在这些国家很多采摘之后配合水洗的方式,精制出来的咖啡豆含水量会相对高些。

最终这些采摘方式还是要配合实际情况,地形,气候等等多种因素。对咖啡原产地有问题的话可以私信我。

采摘咖啡的方式有

(一) 咖啡植物学特征

  1、根

  咖啡根为圆锥根系,其形态、分布和深度艾因农业技术措施、土壤条件和品种的不同而异。在政党情况下,有一条粗而短的主根和许多发达的侧根。

  根据在海南岛的观察,中粒种咖啡3~4年生的结果树,主根一般深60厘米左右,大部分吸收根分布在深30厘米的土层内,尤其分布在15厘米以上的土层内最多,小部分分布在30~60厘米的土层内,少量吸收根分布在60~90厘米的土层内。吸收根在表土层,粗而洁白,在30厘米以下的土层,则黄而纤弱。主根深达60厘米以下,往往变成细长而呈吸收根形态向下层伸展。咖啡根系的水平分布,一般超出树冠外沿15~20厘米。

  2、茎

  咖啡的茎又称为主干,是由直生枝发育而成。茎直生,嫩茎略呈方形,绿色,木栓化后呈圆形,褐色。茎的节间长约4~7厘米,节间的长短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在过度荫蔽条件下,节间长达20多厘米。每个节上生长一对叶片,叶腋间有上芽和下芽。上芽发育成一分枝,下芽发育成直生枝,直生枝可培育成主干(茎)。在同一个叶腋里,上芽一般只抽生一次,但下芽可抽生多次。

  3、叶

  单叶对生,个别有3叶轮生的,绿色,革质有光泽,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叶片大小因品种不同而异,小粒种的叶片最小,约12~16*5~7厘米,中粒种的叶片最大,约20~24*8~10厘米,大粒种的叶片约17~12~16*5~7厘米,20*6~8厘米。不同的品种品系,叶缘形状也不同,中粒种多为波浪形叶缘,小粒种叶缘波纹较小,大粒种叶缘则无波纹或波纹不明显。

  4、花

  数朵至数十朵丛生于叶腋间,第2~5朵着生在一个花轴上。花白色,芳香。中、小粒种的花瓣一般5片,大粒种的花瓣7~8片。花管状,圆柱形。雄蕊数目多与花瓣数目相同,雄蕊柱头两裂,子房下位,一般为2 室,也有1室或3室的。虫媒花,大粒种及小粒种能自花授粉,中粒种则为异花传粉。

  5、果

  果为核果,通常含有种子2 粒,也有单粒和3粒的。咖啡果实可分为下列几个部分:

  (1) 外果皮,为薄薄的一层革质层,末成熟前为绿色,将近成熟时为浅绿色,充分成熟时为鲜红或紫红色。

  (2) 中果皮,即果肉,是一层带有甜味和间杂有纤维的浆质物。

  (3) 内果皮,也称为种壳,是由石细胞组成的一层角质壳。

  (4) 种仁包括种皮(银皮)、胚乳、子叶、胚茎等部份。

咖啡的种植技术

一、选地

选择交通便利、靠近水源、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距种植园较近、土壤pH值为5.5~6.5的山坡地作苗圃,不宜选择树下直接育苗。

二、选种育苗

小粒咖啡选种要求从投产5年以上,生长健壮、高抗,单株产干豆1kg以上,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上采摘的充分成熟大小一致、果形正常且具有2粒种子的果实,经晒干后备用。切忌阳光直接暴晒,晾1~2天,拣除杂质后即可播种。

三、催芽

选好后的种子在经去皮脱胶和阴干贮藏处理后,再进行催芽处理。咖啡催芽通常采用沙床催芽法,即在苗圃地内适当位置建立催芽床,规格为不限长度,宽100cm,深8cm,开成低槽,槽内铺满干净的细沙5cm,沙床做成托盘形,将处理过的种子均匀撒于沙面,播种量0.5kg/m2,用木板将种子压入沙中与沙面平,盖一层沙,厚度以看不见种子为宜。

四、定植

将苗床上已长子叶的幼苗取出移栽于摆好的苗床上或塑料袋中。土床移苗株行距为15cm×20cm。起苗前要进行淋水。水量以能顺利起苗为宜。取苗时用小木棒辅助,以免伤根,带土移栽,防止根部水分流失。移栽时舒展根系,过长的主根及时修剪。栽正苗主根栽直,须根保持原来的自然状态。无论是上床苗还是袋装苗移栽后都必须浇足定根水。

五、田间管理

在苗移植后的15天内要及时用同龄苗补齐死苗空缺处,做到苗齐、苗全。同时要视天气及苗床上土壤温度进行淋水。经常保持水土湿润,且要经常除草。当幼苗长出2~3对真叶时,及时施第1次水肥,方法是用腐熟的人粪尿与清水以1:5的比例进行淋施,淋湿为止,然后用清水淋1遍,促进子叶吸收水分,每1~2个月进行1次,交替撒施尿素和复合肥后进行淋水。

六、采收储藏

咖啡果实成熟期一般在11月上旬开始到翌年2月下旬。要做到随熟随采。咖啡果实呈红色即表示成熟,即可分批采收。最后一批采摘时不分红果、绿果全部采摘。

在选地时要注意咖啡树宜生长在高海拔、火山或石灰岩或花岗岩土质,高温时多云或有荫蔽树,昼夜温差大,干湿季明显,土壤肥沃的地方。

子叶、胚茎等部份。

咖啡豆采摘四种方法

全部de处理方式 在下边了 自取哈

咖啡生豆:从收获的咖啡樱桃中取出种子,经过水洗法、日晒法等处理干燥后的咖啡豆,即为咖啡生豆。

日晒法:利用日晒使咖啡果肉与种子分离以取得生豆的方式,日晒过程是将整个咖啡果实直接曝晒。

水洗法:利用水来处理使咖啡果肉与种子分离以取得生豆的方式,除果皮、果肉、果胶等以后再晾晒干燥。

半水洗法:前半段用日晒,后半段用水洗使咖啡果肉与种子分离以取得生豆的方式。

蜜处理:是处于日晒和水洗中间的处理方式。1990年代巴西利用得天独厚的干燥气候,发明了去果皮日晒法(pulped natural),需要的设备与水资源比传统水洗法少,品质比传统日晒好。蜜处理就是将果肉剥去后,将带有内果皮的果实晾干的方法。

葡萄干处理法:也称双重发酵蜜处理,就是先将咖啡果晒成葡萄干的状态(做葡萄干的果实必须是成熟的樱桃果实,内的含水量只有15-25%,其果糖的含量高达60%),再脱果皮蜜处理发酵,在风味上发酵气息会更浓郁,而且果胶保存上比其他蜜处理更高,号称是100%果胶蜜处理真的很有葡萄干风味。

湿刨处理法:印度尼西亚很常见,与一般水洗和日晒法不同:水洗、蜜处理或日晒豆的内果皮一直保留到最后豆体脱水变硬,含水率降到12%,或封存入库经1-3个月熟成才磨掉。但湿刨法却在豆体潮湿松软,含水率高达30-35%时,脱去内果皮,让生豆表面直接暴露出来,再继续晒干。这是因为苏门答腊岛气候潮湿,因地制宜发展出的方法,目的是加速干燥。

二氧化碳酵母法:在低氧气浓度的环境内进行发酵,可以降低果胶中糖分分解的速率,从而避免产生酒精的酸度。因此,注入二氧化碳后,可以把发酵时间延长到将近三天,即使是这样也不会产生干涩的口感或者醋酸的味道。密封的容器可以帮助产生更多的香气,咖啡可以拥有更多的花香的风味。研究表明,在低温发酵时, 4–8°C,会给咖啡带来更复杂的酸质,而如果想获得更多的甜度,则可以在稍高的温度下进行发酵,即 18–20°C。

树上干果干燥法:有些咖农刻意让咖啡浆果在树上自然干燥“dried on the tree”或者“Tree Dry-Process”(又译树上干果、在欉干燥)简单的说,就是在阳光充足的季节,让咖啡果实在树上晒成紫黑色的干果后,采收下来再用一般的日晒法处理。

动物体内发酵处理法: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利用动物消化道的乳酸菌与消化液,来代替机器或者水洗,除去果肉和依附豆荚表面的果胶。而这些豆子随粪便排出,清洗后便是一粒粒珍贵的体内发酵豆。

咖啡豆怎么采摘

中美洲居于赤道附近,常年高温,热带雨林繁茂。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巴拿马等中美洲国家基本于每年的10~11月开始采收,12月到来年3月为采摘的高峰期。为了保持咖啡豆的新鲜程度,从采摘的高峰期开始,有大概半年多的时间,为咖啡豆的运输期,将会向世界各地运输他们的豆子。哥伦比亚除外。由于哥伦比亚一年两季的咖啡产量,而使哥伦比亚的运输也异常的繁忙。几乎处于全年无休的状态

而处于南半球的巴西、秘鲁等南美洲国家气候相对中美洲来说较凉爽。因此,咖啡的采摘季节也会有所不同,一般会在每年的5月~11月,7、8、9、10月为采摘的高峰期。运输期一般在9月到来年的1月,巴西除外。巴西为咖啡大国,咖啡豆采摘随着地域和气温的影响,和其他国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由于产量大,供需大,因此在运输上,也几乎可以说是全年无休

采摘咖啡豆的方式是什么

排名第十:耶加雪菲产区的咖啡

耶加雪菲作为精品咖啡的发源地,生长在1700-2100米平均海拔的高地上,拥有着水果、花香的咖啡豆,着实让人着迷。为什么排名第十?因为不敢妄加评论。咖啡豆的祖宗都在这里,每一颗咖啡树都是可以让咖啡界为之一震的存在,但也因为太多的树种,甚至于很多时候都用“原生种”来搪塞消费者,但“原生种”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保护连埃塞政府都不能确定的咖啡树种,恰恰是一种保护。

排名第九:科纳咖啡

作为太平洋上的度假胜地夏威夷也拥有着媲美蓝山一号的咖啡,科纳咖啡。虽然夏威夷的整体海拔不高,但却有着近乎完美的日晒和降雨量。科纳咖啡也因为在夏威夷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每年的产量少得惊人。更惊人的是,国内消耗的科纳咖啡是夏威夷产量的12倍!是的没错,销售比产量高。什么原因?劳请细品。

排名第八:云南咖啡

其实咖啡很早就已经进入到我们国家,但因为各种原因,发展都并不如意。直至近些年,国家的扶持计划、脱贫计划的落实。云南咖啡也逐步的进入到了正轨,从最开始选择产量较高的蒂姆种,到现在开始种植瑰夏,云南咖啡也逐步的迈向精品咖啡的道路上,值得庆幸的是,云南咖啡还是会专注在品质上发力,选用的豆种都是阿拉比卡豆种。例如夺冠的血雀,更是让云南咖啡再一次刷新着国人对云南咖啡的态度。值得期待!

排名第七:猫屎咖啡(不推荐)

虽然是不推荐的咖啡,但确确实实因为猫屎咖啡独特的风味进入到榜内。通过麝香猫进行非人道的处理方式。这个咖啡也拥有着麝香猫胃里发酵后的味道。

排名第六:曼特宁

曼特宁作为咖啡的名字的同时也是咖啡豆树种的名字,硕大的咖啡豆,常常会被误以为是象豆。但来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这个曼特宁,拥有着浓郁的口感。对于喜欢重口味的朋友更是非常友好。高等级的曼特宁往往会选择一个较重的烘焙度,用于激发曼特宁特有的焦苦味。冲煮一杯曼特宁的过程就可以闻到浓郁的巧克力、坚果味道。

排名第五:危地马拉

如果让我评价危地马拉的咖啡,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酸得恰到好处。虽然危地马拉并没有拥有世界第一的抬头,但大面积种植波旁种的咖啡中,危地马拉也将这种具有野性的咖啡称为国光,尝试不同的咖啡可以选择妖都咖啡的酒酿丸子,这款来自危地马拉微微庄园的咖啡,浓郁的酒香味,似乎正在品尝着黄酒般。优雅而不失平衡。

排名第四:巴西咖啡

有那么一句话,巴西的天气抖一抖,咖啡的世界震一震。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和出口国,巴西曾经占了世界咖啡消耗的40%,可以说巴西咖啡的价格直接左右了世界咖啡的价格。2021年的咖啡生豆价格上涨就是因为巴西遇到了霜冻天气。作为机械化采摘的大国,优秀的巴西阿拉比卡豆也是拥有着悠长的回甘味。也因为这个常常被作为经典的咖啡配方,曼巴咖啡指的就是曼特宁+巴西的拼配咖啡。

排名第三:哥伦比亚咖啡

哥伦比亚咖啡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冠以国名的咖啡豆,哪怕是我们公认的埃塞尔比亚都没有这样的待遇,哥伦比亚作为阿拉比卡豆的第一输出国,将这款通过反向培育的咖啡豆几乎已经提神到了国策上的高度,也是非常值得一试的。作为单品咖啡品尝的时候,需要关注的是哥伦比亚的产区,惠兰产区则是哥伦比亚单品咖啡的翘楚。酸中带甘、苦得中良。如果可以接受酸,绝对值得一试的是来自惠兰行政省,白山庄园的“白山紫姜”,这款明显的姜花、芒草的风味,几乎是独自一份的。

排名第二:蓝山一号

如果你听说过这个咖啡,那证明你已经是咖啡的初始拥趸。曾经作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咖啡之一,在牙买加的大地上,在肥沃的火山土壤里成长着。产地上更是得天独厚的多雾多水,孕育着蓝山咖啡。经过烘焙后的蓝山一号,拥有持续的香味,十分浓郁,类似水果茶的味道持续的酸、甘、醇,并没有一点点令人不愉快的苦。但可惜的是,蓝山一号也是被商家冠以“蓝山风味”的名头,稍不注意就会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了。如果你在日本,可以尝试购买蓝山一号。但在国外,暂时不建议购买。

排名第一:瑰夏

瑰夏自2005-2007年在巴拿马摘下桂冠后就一直在咖啡豆的顶端存储,在2007年创下了一磅130美元生豆的价格后,到2021年更是拉高到一磅300美元的价格,价格上更是节节攀升,甚至市面上还出现了非常多非常多的不法商家打着瑰夏名号的咖啡豆,蹭流量。

咖啡豆采收方式

在讲述这种处理方法前,先介绍一下咖啡浆果的结构,从外而内分别是外果皮,中果皮,果胶层,内果皮,银皮和种子,常说的羊皮层指的是内果皮。我们购买到烘焙用的咖啡豆一般都带有银皮而没有羊皮层。咖啡在初加工的处理方法得到的是羊皮纸咖啡豆,在确定要被卖掉后才做去壳处理。

咖啡去皮可以选择日晒法。

咖啡浆果被放置在一个大晒场中享受日光浴,每天用耙子翻动,让咖啡浆果均匀晒干,当果皮和浆果肉被干燥至水分含量约12%后,再将咖啡浆果倒进机器中进行去果皮,果肉。

流程:日光摊晒-脱皮-除杂-去壳-分级-包装

用日晒法处理传统,简单,多见于巴西等干旱地区。日晒法得到的咖啡生豆表面粗糙,银皮较水洗法的多,但在烘焙的时候银皮残留较少。

精品咖啡一般采摘咖啡豆的方式

 一年采摘1至2次。

 咖啡的采收期以及采收方式因地而异,一般来说大致是一年1~2次(有时也能达三四次)。采收期多在旱季。举例来说,巴西约在6月左右,由东北部的巴 希亚州(Bahia)开始依序南下,到10月左右南部的巴拉那州(Parana)采收结束。中美洲各国的采收期则是9月左右至来年1月,由低地往高地采 收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