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百科 >

浓缩咖啡机历史(1933年浓缩咖啡机)

1933年浓缩咖啡机

1. 嘉格纳(Gaggenau)

以其在世界各地的顶级产品而闻名,因为嘉格纳的许多组件都是手工制作和组装的。嘉格纳以其风格和质量的烤箱,炉灶,蒸汽烤箱和冰箱,是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生产和组装而闻名。1967年,博世和西门子将双方家用电器业务合并成立了博西家电。实际上,博西家电旗下是三个品牌,嘉格纳号称定位比西门子和博世都更高端,现在很多博世和西门子高端产品的技术就是原本嘉格纳的标配。不过目前,德国嘉格纳并没有在国内市场上正式售卖。

2. 美诺(Miele)

Miele美诺成立于1899年,至今仍提供世界上最好的德国厨房用具。Miele在过去的几年里提供了大量充满科技的电器,这些电器被设计成完美的橱柜,因此可以被安装到现代和传统厨房。洗衣机是其最经典的拳头产品,其次是吸尘器、洗碗机、烤箱、咖啡机、冰箱等等,最主要的是德国制造原装进口的品质,用户口碑好。目前,Miele美诺在国内的京东和天猫已经开设了线上官方旗舰店,并在若干城市有线下专卖店。不过,碍于Miele美诺品牌的知名度相对较低,在中国家电市场上任然是定位高端,产品体验不错·却小众和冷门化的品牌。

3. 博世(BOSCH)

博世是一个世界知名的德国品牌,通过领先的汽车零部件,电动工具,加热和冷却,以及安全系统制造商,使自己有别于其他厨房电器品牌。博世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厨房电器,并以其在厨房电器领域的杰出技术而闻名于世。博世以其创新尖端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闻名于世,市场定位是面向中高端消费者,主推冰箱、洗衣机,还包括吸油烟机、灶具、烤箱、消毒柜、洗碗机等厨电产品。2016年,博世在中国经营着62家公司,销售额达到915亿人民币。中国是博世全球第二大市场,目前仍保持着强劲增长。

4. 西门子(SIEMENS)

西门子是一家著名的厨房电器制造商和分销商,是世界上最大的品牌之一,已使自

己的名字在世界各地。西门子在过去的100年里一直在提供的服务,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在每个家庭厨房中都占有很大的份额。西门子的厨房用具大多是现代化的设置厨房,以此迎合现代生活方式。此外,西门子提供最节能的电器,这是独特的。不过,早在2014年西门子就宣布向高端电气发展,家电部门逐渐放弃。实际上,近年来西门子家电在德国已经在走下坡路,就连德国人也都不怎么用了。而在中国市场,西门子近年来技术迭代缓慢、产品创新力度孱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5. 德国蓝宝(Blaupunkt)

德国蓝宝成立于1924年,1933年成为博世集团全资子公司品牌,依托工业设计、生产工艺和技术应用等层面的丰富积累,不仅在汽车音响领域,在电视、空调、洗衣机、厨房电器、生活电器,以及音频、安全和导航系统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类产品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正积极筹备发展中国市场。如今,蓝宝(BLAUPUNKT)家电产品已将业务扩展到全球95个国家,带有“蓝点”的家电产品开始享誉世界,并不断加速家电及电子消费行业的发展,将德国家电的品质提升至全新的高度,引领全球高端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品变革。

6. AEG

20世纪80年代,AEG配电和控制业务就进入到了中国,AEG 技术的产品成为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市场最先进和热销的产品。当时的东方明珠、上海宝钢、上海地铁1号线,内蒙古风电等一批国家性标志项目都使用了AEG的产品。

浓缩咖啡机器

1:5

咖啡浓缩液按照比例1:5兑水,是最佳的口感。咖啡浓缩液顺滑、浓郁而不苦的风格使其拥有极高的适口性;便携、任何场合均可制作;浓淡自由调节,可以热饮、冰饮,亦可作为花式咖啡和鸡尾酒的基底。

1933年首台浓缩咖啡机

约18世纪法兰绒这种织物诞生于英国威尔士,后来有人尝试将它改良为滤泡咖啡的工具。

约1806年法压壶起源于法国。

1840 年,英国人拿比亚以化学实验用的试管,创造出第一支真空式咖啡壶。 两年后,法国巴香夫人将这把造型加以改良,上下对流式虹吸壶从此诞生。

1908年Melita 滤杯由德国梅丽塔夫人(Bentz Melitta)发明。

1930年Kono推出结合了滤纸便利性与法兰绒风味特性的圆锥形手冲滤杯「名门。

1933年Alfanso Bialetti发明一种利用水沸腾时产生的压力来帮助烹煮咖啡的方法,即摩卡壶。

1941年Peter J.Schlumbohm博士于美国发明的咖啡壶Chemex。

1959年Kalita 推出首个滤杯,其原形模仿自Melitta.

1970年美式咖啡机开始普及。

2005年Hario V60滤杯上市发售。

2006年美国Aerobie公司推出的一种全新的咖啡制作器具Aeropress。

咖啡浓缩机的工作原理动图

主要是通过研磨咖啡豆,然后萃取出浓度和分量适合的意式浓缩咖啡液,然后以此作为基底,来调制出不同风味的咖啡饮品。

浓缩咖啡机之父

意式粉碗:它们小巧却必不可少。尽管它们在意式萃取中身处“大女主”的角色,但常常地,它们的影响力一再被忽视。

事实上,大约六年前,VST粉碗之父Vince Fedele第一次将VST带入咖啡世界,远在其它精品咖啡设备(譬如,咖啡机的多锅炉系统分别控制多个冲煮头)之后。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家对意式粉碗的态度持续发生变化。

现今,在粉碗的世界里,出现一个新的挑战者——IMS。IMS和VST的对战中,到底谁是最后的王者?接下来,将通过一系列盲测来逐一对比。

粉碗世界里,你是谁的谁?

当VST进行革命时,它们绝对不是对“与意式咖啡机相配套的粉碗”动手脚的第一人。例如,Synesso粉碗的评价就极高。话说回来,VST是对“粒径的影响”、“孔径”、“萃取时的粉层形状”、“粉碗的孔径和形状可否完全过滤”等因素做最全面研究的那个。

在此之前,大多数粉碗存在着显著的设计缺陷。孔径的大小设定极其宽泛,有些大到足够咖啡粉流过,有些又小到堵住粉碗底部小孔。

更甚的是,这种粉碗的外观形状常常无法满足萃取,因为出水的表面积要比进水的小,导致水流通过粉碗时的状况并不理想。

得此时机,几年之间,VST粉碗便凭借其稳定的优秀品质位列统治地位。一些咖啡师可能会抱怨VST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大多数可能出现的小状况都可以通过更合理的布粉及压粉来解决。

尽管如此,一个粉碗界的新品牌渐渐步入人们视线——IMS。这家意大利公司从二战后便开始制造与意式咖啡机相关的金属物件。目前,他们发布一款全新的、名为“Competition Filters”的粉碗来对抗VST,并声称与其具备等同的优势。

这样的话,是时候来做个测试啦!

* 不要低估一个好粉碗的价值

VST VS IMS:萃取方法

我们对一系列咖啡豆通过意式萃取的方法,进行盲测,这其中包括来自卢旺达和坦桑尼亚的浅烘且发展率足够的咖啡豆。

我们用EK43磨豆,用Kees Mirage幻影半自动咖啡机进行意式萃取(幻影可以限水流及变压)。萃取量会根据每种咖啡豆略作调整,尽量整体上保持一致。

需要特别关注的另一个参数是研磨度。我们都知道,在换不同的粉碗时,研磨度需要做出调整。这个问题显而易见,更大的粉碗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咖啡粉,在其它变量不动的情况下将减慢萃取速度;

但不同规格粉碗底部的孔径也是不同的,理论上来说,将会抵消这部分差异。事实上,用EK43来研磨时,15g粉碗的研磨度要比18g粉碗的研磨度再细一格才能够保证相同萃取时间内具有相同的萃取量。

有趣的是,当把VST与IMS进行对比时,发现“研磨度”也是无法通用的。IMS需要比VST细1-1.5格的咖啡粉,才能保证相同的萃取结果。我们由此推断,这可能是粉碗底部的孔径不同造成的,但我们对测量孔径力所不逮,所以这个推断也仅能处于怀疑阶段

品测:我们的测试结果

从风味上来说,大家普遍更喜欢IMS。用IMS萃取出的Espresso,具备更好的甜感和细腻的风味。不得不说的是,这其中的差别非常的细微,如果做成奶咖,将很难品测到。

对于这个结果,一个很可能的原因是,为了达到同等的粉量、萃取时间与萃取量,用于IMS粉碗的咖啡粉比用于VST的更细,整体上,咖啡粉的均匀性更好,粒子分布的两个峰值更接近,以此,萃取出的风味更加柔和饱满。当然,这同样停留在假设层面。

然而,IMS粉碗存在一个问题:当我们想用极浅的咖啡豆以及最小的IMS粉碗(15g)打出漂亮的组合拳时,EK43却到了它的极限,即用EK43最小的研磨度仍旧无法磨出适合萃取的细度。当然啦,这对大多数意式磨豆机来说不是问题,但如果你打算用不带“土耳其研磨度”的常规版EK43来做测试,记住这一点。

IMS也生产专为单流孔冲煮头设计的“Single”粉碗,旨在可以采取“用双流孔冲煮头做萃取”时相同的研磨度。实际上,至少在我们的品测中,为达到与双流孔一样的流速,所用的咖啡粉需要稍微磨粗一些。但就其表现来说,单流孔做出的单份Espresso,似乎要比双流孔做出双份Espresso再分成单份的要好

咖啡机浓缩咖啡

关于浓缩咖啡文案有:每个人都端一杯浓缩咖啡扎堆聊天。

点一杯浓缩咖啡,与朋友聊聊天,感觉好极了。

我想要开辟浓缩咖啡市场的新渠道,并且决心使咖啡机显得时尚。

当地受旱的7000亩浓缩咖啡林,已经开始恢复生机。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