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冲咖啡闷蒸的具体方法如下:
1. 研磨咖啡豆:使用称重好的咖啡豆,放入滤杯中进行研磨。理想的细度是咖啡粉可以顺利地通过你的手指宽度。
2. 烧开水源:打开水龙头,等水完全沸腾。
3. 闷蒸萃取:开水倒入咖啡粉中,这个时候萃取的是咖啡粉表层的水溶性物质,会产生浓烈的咖啡香气。这阶段不需要过度搅拌,否则会将表层的油溶性物质黏附在杯壁上。一般而言,闷蒸时间大致在25~35秒之间。
4. 观察并决定注水时间:在闷蒸阶段完成后,加入你预设的水量,并开始均匀、相等的注水,同时观察并决定注水的时间。注水时间的长度通常为3~4分钟。
5. 停止注水:当感受到水流声变小、水流速度变慢,或者你已达到预设的出品量时,即可停止注水。此时闷蒸过程就结束了。
6. 分离咖啡粉:将滤杯从滤网上脱离,轻轻拿起,倒出浓缩咖啡即可。
请注意,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清洗滤网和滤杯,以保证下次使用时的卫生。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建议阅读咖啡制作相关书籍,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那么问题来了,真的是什么情况下都使用相同的闷蒸参数吗?相信上过研磨与萃取课的同学已经知道答案了,答案必然是不是。
那么在手冲咖啡中,对于闷蒸会出现哪几种盲点呢?:
第一种:
对于冲煮浅度至深度不同烘焙度的咖啡,当然是选择不同的闷蒸时间,开头已经解释过,闷蒸是为了提高萃取率,对于较浅烘焙度的咖啡,由于咖啡豆膨胀率较低,研磨后的咖啡粉在水中变得相对耐萃,所以要适当延长闷蒸时间来增加萃取率,以防止萃取不足;而对于较深烘焙度的咖啡,由于咖啡豆膨胀率较高,研磨后的咖啡粉在水中变得相对不耐萃,所以要适当缩短闷蒸时间来减少萃取率,以防止萃取过度。
第二种:
对于咖啡烘焙后的不同日期,也应该选择不同的闷蒸时间。对于烘焙后新鲜状态下的咖啡,本身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应该选择更长的闷蒸时间来排出二氧化碳,以防止萃取不足;而对于已经养好的咖啡,应逐步减少闷蒸时间,以防止萃取过度。
第三种:
对于不同酸质的咖啡,可以选择不同的闷蒸水量。像巴西这种本身酸度不高的咖啡,在闷蒸时可以适当的增加水量;而像肯尼亚这种酸度偏高的咖啡,在闷蒸时可以适当的减少水量。原因在于闷蒸时注入的水量越多会萃取出更多的酸性物质,反之则会萃取出相对少的酸性物质。
总结:
在制作手冲咖啡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闷蒸参数来调整咖啡的整体味道。对于初学者来说,请不要被固定的参数所局限住了,请大胆的调整任何一个能够改变最后咖啡味道的参数,毕竟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