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岗机场的候机室,播放着一个有关非洲的旅游节目。
其实我并没有刻意观望那个电视荧幕。视网膜记下的,只是航班状态显示屏与及玻璃窗外停泊着的飞机之间的闪烁盒子,从里面释放出来的光线里,包含一些线条和色彩,跟我记忆档案内某一幅景象产生共鸣,令我联想到若干风景而已。
我继续埋首于手上黄色的计分纸副本,回想咖啡的味道。三天之内,我们在台湾阿里山品评了八十支以上的作品。曾经停留在舌尖上的味道,就像画布上的油彩,被一层又一层的盖上。碳式复写纸底页那些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至今已不再清晰(电光火石之际所写出来的,其实不能以清晰去形容)。但整体去看(不是阅读,因为不清晰),又似乎能够唤起记忆里某时刻的感官感受。以黑色油墨印刷,像间尺刻纹般整齐的线上布满了或左或右的记号。我努力地寻找先后在初赛和决赛给我同样震撼的咖啡。那个时候我是以怎样的心情把味道记录在纸上的?复写纸上的笔迹就像烈日下的影子。从轮廓去看,我确实能认出是自己,但正如影子会随着太阳的位置改变,写下来的东西也会受到咖啡带来精神的影响而变得不同。对于这一点观察,相信只有自己会留意到吧。
“茉莉花、佛手柑、热带水果、蜂蜜、葡萄、口感滑顺”我一面看自己对这支咖啡的评述,一面听着电视机传来主持人横渡一条已干涸河流时惶恐的声音。
是瑰夏吧?片片记忆就像保龄球樽被击倒的一刻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我的下意识大概认出电视荧幕播放着我最近曾到过的非洲大裂谷。被这情景勾起了非洲咖啡、尤其是瑰夏的印象。所以不自觉之间,凭那风味为最近喝到的咖啡加上标签。一个答案像骨牌般,把另外一个问题也解决掉。至于实情是否这样,可能要多喝一点咖啡才能解答。回忆就这样随意跳动,而电视节目的镜头也在山野间盘旋。最后我的目光聚焦在一批头发被涂上橙色泥土的一群女孩子身上。他们正在草原上载歌载舞,以近乎哀求的表情把手上藤鞭交给同属Turmi族的男生,着他们鞭打自己,并在身上留下象征着幸福的疤痕。
男主持以一脸惊讶的表情去介绍当地风俗习惯。而我则回想起那个并没有被摄入镜头的咖啡壸。就算我告诉他们“村子附近可能会找到带有茉莉花、佛手柑、热带水果、蜂蜜、葡萄的咖啡,那就是瑰夏了”他们大概会像大多数对咖啡不感兴趣的消费者般一头雾水吧。若想跟他们沟通,还是找一个较热门的话题比较好。
那一趟旅程,我探访了不同部落的村子。除了满身伤痕的女生,也有光着身子的男生跳上牛的背上奔跑、与及需要把几十斤的石头举起丢下才有结婚资格等不同风俗文化。最触目惊心的,反而是恰特草的广泛种植。几年前我曾经听当地的一位生产者说,由于大裂谷地区咖啡质素很高,所以人们还未有诱因放弃改为种植恰特草。但由于邻近国家(例如索马里)的庞大需求、咖啡期货价的持续下降与及地缘政治。当地越来越多人选择种植这种消耗大量水源又会令到泥土变酸的植物。
作者:Patrick Tam 摄影:Patrick Tam 版权:本文由作者Patrick Tam授权kaweh.net 编辑刊发
(Patrick Tam,香港精品咖啡店Knockbox店主,美国精品咖啡协会、欧洲精品咖啡协会认可咖啡师,美国CQI认可杯测师,Cup of Excellence首位港人评审,www.facebook.com/Knockboxcoffee)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