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咖啡资讯 >

咖啡文化:咖啡和人生本是一个圆(春物max咖啡)

Max:咖啡和人生本是一个圆(春物max咖啡)

毫不讳言地说,自从咖啡进入了我的人生,再到我的人生无法割舍咖啡,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阶段,令我得到许许多多的启迪。换作以前,大概我会把我的人生比喻为一杯咖啡,或把一杯咖啡比喻为人生。而现在,我会告诉大家,咖啡和人生本是一个圆。

我曾在这段时间里多次拷问我自己的内心,在我接触到咖啡后,它为我带来了什么影响,我能得到的答案都可以归纳为四个字:为人处世。

不是说“勿忘初心”那种鸡汤,但安安静静去钻研一样喜欢的事情,的确洗去了我的浮躁。记得叛逆期的时候,在运动队里,那种火气之大,令我至今也无法理解,当时自己精力旺盛到何等程度。那时候恰好也是我拿着个虹吸壶练控火的时候,每每都焦苦、干涩、过萃,那种无法下咽的感觉,我深知并非我要得到的结果。不论亲朋,都奉劝我:“收收火吧”,这一收,便修了我半年之久。这半年里,我自己闷在房间里练习煮水,当时正值盛夏,而我手里只有那个小小的酒精灯,便唯有把空调、风扇、窗门通通关掉,我只想做一壶正确的答案。那个夏天的难忘在于,我把火气留在了那根尾部被烧黑的搅拌棒,以及练习完毕后,打开门那一缕清风,让我知道消去火气的舒畅。

这些年里,我把搅拌这个动作,理解为单纯的旋转,理解为撞击粉粒,理解为能量转化,理解为轻柔的抚摸,理解为呵护备至。那杯咖啡,从过萃到浓烈,到均衡,到厚重,到香醇。它一直在响应我单方面给予的看法,也一直反馈出它的感觉,乃至我如今依然坚信,它是一面镜子,那杯咖啡反映出的是我的个人,我想让那杯咖啡好起来,但或许更多是它想让我好起来。那杯咖啡里的感觉,便是做冲煮这个人的高度。

曾经我也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追风味”,那时候的风味,并不多。大抵是因为当时咖啡馆不那么多,豆子不那么多,市场不那么大,但我依然乐意花光所有钱财,去找一些新鲜的东西,品尝新的风味。那段时间里,找风味就如同结交新朋友一样,像柠檬、茉莉花,是个普通朋友,她们乖巧,但是总不能经常和你一起玩。关于蓝莓、石榴这种朋友,通常都是匆匆的一面之缘,粗俗点去形容就是:像你的炮友,也叫一起快乐过,仅此而已。而巧克力、坚果这种好朋友,则是常伴左右,能与你一起作恶多端。但当时也是很寂寞啊,这么多朋友,没一个能说小秘密的,都不够大气,所以最后说到知己,肯定是口感和香气,多少朋友都不及知己难得,她不吃醋,看着你身边的朋友来来去去,依然守在你身边不离不弃,所以后来发现啊,口感和香气什么的最好了。匆匆的交过很多朋友,各色各样,但有一二知己,很满足。

所以我也从欧美极浅烘焙慢慢一步步到传统日式烘焙,明白了口感和香气的重要性,远大于风味。一杯咖啡,风味的确增添精彩,而口感与香气耐人寻味,风味昙花一现,你没办法去抓住,而口感和香气却如松柏,历久弥新,这也是我个人十分痴爱重度烘焙的原因。如果说在商家成本价格来考虑,固然浅烘焙成本自然比重烘焙更低,无论烘焙脱水率,或是豆量消耗方面。但换在消费角度考虑,我会觉得,浅烘焙不及重烘焙的回味,一杯浅烘焙如风过,轻盈而跳脱,但往往未待你留恋已然逝去,没错,说的就是你那些不成器的前女友。而重烘焙则能够把回香留下,带着成熟韵味,从喉管回到嘴巴,让你回忆起当初的悸动,细细品味,对,这个就是你的老婆。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假设我花钱买一杯咖啡,我在咖啡馆喝三十分钟,等于我这杯咖啡我就享受了三十分钟,出门就过去了。但我同一个价钱,在咖啡馆喝了三十分钟后,我出了门香气依然能保持三十分钟,就等于我花了这个价钱,换来了更长时间的享受。这就是我认为浅烘焙比不上重烘焙的地方,也是我个人比较痴爱重烘焙的原因。毕竟前女友怎样也比不上老婆,没错,我就是你们要找的那个好(wan)男(xiao)人(hua)!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喜欢前女友也是没毛病的。

哦哦哦偏题了,接下来我想说说关于味道这个话题。我觉得无论做咖啡的人,亦或喝咖啡的人,都比较关注。在我眼里,做咖啡和喝咖啡,都是有一个共通点的,就是寻找味道。只不过发展方向有点差异,做咖啡的人应该知道味道,然后把自己的脑海里的味道表达出来。而喝咖啡的人,并不知道味道,从而去找一杯适合自己的味道。我个人来说,做咖啡对于味道的要求肯定是严谨的,一丁点好喝的物质我也要榨干它,一丁点不好喝的物质我一丝也不要,我会把自己的经验累积成一个完美的理解,来演绎出“我”的味道,想完美呈现这杯咖啡给饮用者。而我喝咖啡对于味道的要求,是没有一个概念的,到任何地方喝,喝任何一个人做的咖啡,我都是喝了后我才会知道,这是不是我所寻找的味道。相当于其实制作者和饮用者间,存在着一种不可述的博弈,倘若大家的味道不谋而合,便惺惺相惜,如同高手过招相逢恨晚。

我认为一个好的冲煮者,喝的咖啡肯定是比饮用者多的,而这个多,必须是大于,喝过你冲煮的咖啡的人数加起来的饮用量总和。因为我认为冲煮的人,心中因该有把尺,这把尺就是味道,记载着喝过的咖啡的味道的高低,而高低,都成为这把尺的刻度。而完美的冲煮者,随身带着多把尺子,它们区分着多个烘焙度。这尺子的刻度必须客观且谨慎。饮用者也有一把大长尺,综合了所有烘焙度,但饮用者的尺,刻度更少,也刻不准确,他们不断寻找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刻度,那个适合自己的刻度。这时候,他们便找到各位冲煮者,来作参照,为自己的尺子增添上记录。而我个人单方面认为,我所对各位饮用者的责任,是尽我所能,让饮用者在尺子刻度最大处,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后,我想说,如果对本文有什么异议,我一概采纳,吸收并且不反驳,当然,我相信绝大部分能看文之人,也必然有一定教养。但倘若您不请自来粗言相向,届时,勿谓言之不预也。

来源:精品咖啡师杂志/微信公众号(mochamax) 作者:Max

版权:本文由作者Max授权kaweh.net编发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