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咖啡资讯 >

咖啡文化:文化空间的蜕变 从沙龙到咖啡厅

辜振丰:文化空间的蜕变 从沙龙到咖啡厅

对于欧洲人来说,空间是孕育文化思想的场所,尤其是沙龙和咖啡厅。沙龙是有别于安身立命的住家空间,它对于欧洲文化、艺术、思想的发展贡献是空不可没的。沙龙在上流社会人士的住家里,定期邀请名人互相谈文论艺,并激荡出思想的火花。回顾过去,伊比利半岛在回教徒的统治下,孕育了灿烂文化,伊斯兰诗人在各大城设立沙龙,讨论文化艺术。

到了中世纪末期和文艺复兴初期,义大利半岛继承过去的罗马文化,尤其是佛罗伦斯和其他城市,也有女贵族设立沙龙,如知名的伊莎贝拉,本身还搜集名画家拉菲尔和米开兰基罗的画作。

十七世纪,法国将沙龙文化发挥到极致。这要归功于上流社会和资产阶级的女性。她们定期邀请一些思想家、艺术家、文人来大宅院的客厅里谈文论艺。如乔弗兰夫人和名闻法兰西的彭芭杜夫人,尤其是后者是路易十五的爱妾,虽然身处封建体制的牢笼里,但她十分支持启蒙思想,对于当时的思想家赞助有加。

十八世纪,英国小贵族一到巴黎展开研习之旅,虽然他们习于吃喝玩乐,但他们倒乐于进出沙龙,目的就是谈文论艺,长久下来,倒是获益不浅。沙龙是当时的产物,平时是由贵族或资产阶级的才女所主导,参与者可以尽情而自由地讨论各种问题。至于最有名的沙龙当推乔佛兰夫人,其中的来宾以外国人居多。在她的沙龙里,一周有 两次聚会:星期一是艺术家的聚会,而星期三则属于文学之夜,有些英国小贵族和一些名人便成为她的座上客。例如历史学家吉朋、小说家史特恩、哲学家休姆。

不过,到了十九世纪,沙龙文化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基于本身的精英主义,对于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咖啡厅在公共空间所扮演的积极角色。十七世纪中期,咖啡从阿拉伯世界传到威尼斯、伦敦、巴黎,咖啡厅文化便开始大放异彩。此后,咖啡厅成为大家谈文论艺和论述启蒙思想的场域。

十七世纪中期,英国人的住家环境十分简陋,所以他们往往选择咖啡厅作为会客的场所,经过一百多年后,伦敦的咖啡厅开始变质,顾客沉溺于赌博,有事没事就打架闹事,结果是上流阶级转向有隐秘空间的具乐部,而中产阶级则喜欢在家享受下午茶。此后,英国的咖啡厅乃逐渐没落。不过,巴黎的 咖啡厅文化仍然展现源源不绝的活力。法国大革命前夕和一九二〇年代是巴黎咖啡厅文化的两个黄金时期。

辜振丰:文化空间的蜕变 从沙龙到咖啡厅

首先,具有悠久历史的普罗科普 (Procope) 咖啡厅最受瞩目。一六七〇年,西西里人普罗科普来到巴黎打天下,一开始在亚美尼亚人巴斯卡尔经营的咖啡厅工 作,不久便离职而自行创业。此后,驰名欧洲的普罗科普咖啡厅就在巴黎诞生。当时,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店内的常客,而他在此结识另一位思想家卢梭,两人相谈 甚欢。此外,植物学家毕丰(Buffon)、剧作家博马舍、寓言作家拉芳丹也经常出入其间。值得一提的是,担任美国大使的班杰明·富兰克林一有空,就会到 这里来来朋友聊聊天,后来他囘到美国,不幸于一七九〇年逝世,普罗科普咖啡厅降半旗,以示哀悼。

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贵族的势力江河日下,资产阶级取而代之,因此商业日渐发达,而具有现代特色的新商法也开始受到新兴商人的重视。例如二十世纪知名的“双叟咖啡厅”,不但创立文学 奖,而且还是超现实主义的大本营,二次大战结束后,则变成存在主义的基地,如哲学家沙特和西蒙波娃就经常在此写稿,闲来无事则跟一些文人作家激起论辩的火花。

回顾过去,“双叟咖啡厅”的前身是“老叟商店”,诞生于是一八一三年四月一日,位于赛努街和毕溪街的交叉口,是花都巴黎顶级的流行服饰店,经常有上流社会人士出入。这家高级名店的命名由来要归因于当时剧作家马瑟尔·塞维兰所创作的《中国的双人偶》,这出剧作在一八一三年元月十二日巴黎耶第剧院公演,十分卖座。从十七世纪以来,中国风横扫法国,此后哈中族举目可见。此店也就根据这股流行来命名,而店中柜台左右各别放置一尊中国人偶。

时间推移之下,老叟商店所推出的新商法,无疑为法国的商业世界投下一颗炸弹,从而成为日后百货公司的先驱。如柜台人员的亲切服务,而从天井垂下一条条彩带,为整个卖场妆点出五颜六色的气氛。顾客买完后,店员还亲自送到门口,而且有别于过去的,是任何人进门,可随意到处逛逛,等到看完所有商品之后,即使不买也无所谓。不过,面对商业的激烈竞争,一八八一年,老叟商店受到春天百货公司老板夏鲁松收购,从此就结束营业。

一八九一年,商人格拉谢在圣日 耳曼区开设“双叟咖啡厅”,因此“双叟”这个名字又再度复活。而店内依然置放两尊中国人偶。就巴黎人而言,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国人偶代表对于东方文化的憧憬,同时意谓散漫、放纵、享乐、诗情画意。难怪一开业便吸引许多文人雅士,正如诗人高第耶指出,巴黎的咖啡厅的功能有三种特色:一来,对于无聊而沉闷的家庭生活,咖啡厅是带给人精神的安慰;二来,厅内烟雾缭绕,能够激发创作的灵感;三则,喝喝酒让人陶醉在恍恍惚惚的气氛中。

到了二世纪,巴黎的咖啡厅举目可见,例如人气畅旺的“伦敦咖啡厅”,其中知名的客人包括画家毕卡索、革命家托洛斯基、诗人阿波林奈等人。至于“圆顶咖啡厅”也名闻遐迩, 俄国画家夏卡尔(Chagall)、英国作家福特(Ford Madox Ford) 和美国诗人庞德 (Ezra Pound) 也常常来到“圆顶”跟朋友聚会,偶尔还会下下棋。名闻欧洲的革命家列宁和小说家海明威也会到这里来写作。

显然,巴黎的咖啡厅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无疑是发挥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双叟咖啡厅更举办文学奖。影响所及,东京渋谷东急百货公司隔壁的文化村也设立双叟咖啡厅,而每年也举办文学奖,鼓励年轻人从事创作。看来,巴黎的咖啡厅文化真是光芒四射,其扩散力竟然超越时空!

来源:medium.com 撰稿:辜振丰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