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敬业的假文青,不管在台北或新加坡都要不时到独立咖啡馆喝杯咖啡,享受跟喝红酒一样可以对香气与口感品头论足的“假掰”时光,顺便学花轮边喝边拨个浏海。
Nylon Roaster Coffee坐落在新加坡不特别起眼的政府组屋(社会住宅)里,小小的店面被烘豆机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店内摆了三张椅子、一张站立时可放咖啡杯的长桌。老板用室内设计无声地说出,嘿,这里不是给你用WIFI打电脑讨论报告的。我点了一杯热拿铁,以为很普通,没想到喝了一口眼睛瞪大著久久不能回神,这实在让人忍不住点头赞赏:这不是拿铁,这是一杯好到让人拼命点头的“点头咖啡”!
新加坡购物商场充斥各大主流咖啡连锁店,去年刚搬来时我还带有来自精品咖啡天龙国的高傲,一度担心以后只能喝热牛奶混咖啡因了,没想到被Nylon这杯口感醇厚有层次、香气在口腔久久不散的拿铁甩了一巴掌。即使台北有很多手冲单品极好喝的小咖啡店,也不见得都能做出这般惊喜的拿铁。
特色小店是新加坡第三波咖啡革命的亮点,来得晚却成长得快
以美国主导的第一波咖啡革命是即溶咖啡的普及;第二波是意式咖啡现磨现做,80、90年代由美国的星巴克发扬光大;而2003年开始的第三波咖啡革命,追求的是对于咖啡豆品种、产区的天地人(注: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烘培法的讲究。
台湾大体上也跟随这样的脉络,但比较厉害的是早在半世纪前台湾就有南美咖啡和蜂大咖啡那样的咖啡先驱,再加上宝岛特有风土,让阿里山、古坑等地生产的精品咖啡豆,在第三波咖啡革命中有了自己专属的篇章。
新加坡呢?第一波咖啡革命席卷世界同时,新加坡也拥有自己独特的南洋咖啡文化,咖啡烘烤后还多了连同糖跟牛油在锅里炒的步骤,才制作成咖啡粉,而最后在店里用长嘴壶冲泡,添加炼奶叫“Kopi”的是经典口味。新加坡人早上喝Kopi,中午喝Kopi,晚上也喝Kopi。而第二波咖啡革命随着星巴克在1996年在新加坡展店开始大放异彩,与狮城专注的资本主义共结连理。周末没事做的新加坡人常把连锁咖啡店塞爆,闹哄哄的。
Highlander Coffee是新加坡烘豆的先驱之一,从2004年成立后就开始进行精品咖啡教育,培养咖啡师。但第三波咖啡革命真正开始窜红却已经是2010年的事了。
从澳洲移居新加坡的Harry Grover创立了“40 Hands”,不但以领头羊之姿把社区Tiong Bahru搞成文青小区,变成外派年轻欧美人士最想居住的区块,连带使附近的房价至少涨了一倍。2012年8月,几位热血的年轻人把老五金行改造成咖啡馆,保留了原本店名的“再成发五金”,也是名店之一,店里的Nitro Black Matter(氮气咖啡)比黑啤酒还好喝,生意也从新加坡延伸到马来西亚去。短短五年间,独立咖啡馆在新加坡各个区块扩散开来,周末跟朋友来个Caféaf咖啡)比黑啤(咖啡厅续摊)成为时尚。
一个城市的咖啡魅力不在走得多快跳得多高,而是在走跳时有自己的Swag(调调)。
台北的可爱不是因为在第三波咖啡革命中走在前端,而是台北咖啡馆无可取代的个性:革命前夕社会运动的浪漫、宣传公平贸易的卖力、结合艺文活动的活力、挂上反核旗的社运关注力、还有每个老板不一样的热情与不一样的脾气。
在新加坡,咖啡馆有现实的包容力,每个年轻人喝Kopi,喝星冰乐,也喝Nylon的拿铁,就像每个年轻人吃海南鸡饭,吃鼎泰丰,也吃韩国人参鸡一样。没有哪个比哪个好,多元、尝鲜、混搭就是新加坡的调调。
来源:世界公民岛杂志 作者:莎宾 图片:莎宾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